党建先锋·劳模风采丨全国劳动模范:何涛 袁玉
全国劳动模范:何涛(国网重庆电力)
️无人机“发烧友”变身电网“守护神”
今年43岁的何涛扎根一线岗位,接触无人机10余年,自主学习无人机飞行原理及操作技巧等相关知识,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高空电力线路巡检,将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电力线路巡检工作效率提升5倍,带动重庆电力线路巡检步入新台阶。
2010年,何涛在一次航模论坛交流中对无人机“一见钟情”,成为一名发烧友。2015年7月,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配备了第一台四旋翼无人机,用于清除低空电网的障碍物。何涛得知后立即申请到一线班组,成为重庆第一批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专职飞手。
“当时电力巡检用的是第一代清障无人机,但处理输电线路上的风筝、塑料薄膜等空飘物难度很大,必须停电操作。”何涛反复琢磨,试验论证,最后决定利用无人机搭载喷火装置对线路上的异物进行带电清除。何涛自己购买原材料对第一代清障无人机进行改造升级,一个月时间里制作出首台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这台清障无人机确实也大展身手,当年就清除线路异物20多处,先后带电清除了蜂窝、风筝、气球等线路异物。”
在随后的4年里,何涛相继研制了4代无人机产品,其中第四代清障无人机还搭载了“矢量”喷嘴,可以在悬停不动的情况下单独操控喷嘴调整火焰喷射方向,清障成功率进一步提升。
2024年7月,在何涛的带领下,重庆首个全域无人机智能巡检示范区正式投入运行。每台无人机覆盖约100平方公里范围内输、变、配线路设备,通过测算和精准布点,实现2786平方公里适航区地理全覆盖。目前,全域无人机体系工作量涵盖39座户外变电站、2070千米输电线路、5120千米配电线路。
谈及未来,何涛表示,将继续探索无人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智能化升级,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全国劳动模范:袁玉(重庆建工集团)
️弧光照耀青工梦
青春不止有对未来的思考与畅想,更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勇于创新的拼搏,袁玉用手中的焊枪绘出了自己绚烂的青春,点亮了他闪耀的未来。
袁玉是重庆建工安装集团的一名焊接高级技师,29岁的他已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2022年起,他还担任了第六届重庆市政协委员。
袁玉从事焊工工作8年,始终坚守在焊工岗位上,刻苦钻研,从一名焊接学徒工成长为集团最年轻的具有11项特种设备焊接作业资格的专业技术工人。他参与焊接工艺评定500余项,焊接接口4635道,一次性合格率达99.8%。他不断追求探索新兴技术领域,自学全自动焊接技术,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重庆参加了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焊接机器人比赛。他凭借坚韧意志和对技术的热爱,在焊接的路上越走越远,苦干实干的扎实作风也在青春岁月中磨砺而成。
作为新时代青年,他发挥专业所长,努力推动焊接技术创新。他先后参与了《厚22mm42CrMo钢管对接焊工艺研究》《低合金钢材料表面耐磨耐腐蚀层堆焊工艺研究》等焊接工艺技术的研究,参与的《Incoloy800H铁镍合金管道焊接施工技术及现场发明创新的局部充氩装置》获得了重庆市市级工法,并在多个项目中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益。
作为市政协委员,袁玉关心关注新重庆发展,由他提出的提案《关于重庆市焊接智能化发展建议》已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案推办,积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建言献策。
“是焊接点亮了我的人生!”袁玉说,今后他会不断提升技术理论知识水平,潜心打磨焊接技艺,带动身边的年轻技术工人们,共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技术创新作出应有贡献,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执行主编:胡建宇
责编:陈梦侠 艾佳
编辑:敖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