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华裔科学家,是陈凯歌的第一任妻子,她还有一个著名的父亲

2025-05-1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文|徐来

编辑|徐来

《——·前言·——》

如果你知道孙加林的名字,那你一定知道她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她是建筑大师孙芳垂的女儿。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中国建筑史的一页,也见证了她的一生:一个跨越多个身份与选择的女人,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光环。作为科研巨擘、曾是导演陈凯歌的妻子,孙加林的一生注定是一个充满了不同选择与自我救赎的传奇。

上世纪20年代,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宁静的早晨,孙芳垂诞生了。未来的建筑大师,不仅承载着父辈的梦想,也将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年少时,孙芳垂远赴美国,在密歇根大学的建筑系学习。作为黄皮肤的面孔,他的身影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他把西方建筑的精髓吸纳进了自己的血液,但始终惦记着那片战火纷飞的祖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消息传到密歇根,孙芳垂立即决定收拾行囊,踏上归国的旅程。

回国后,孙芳垂如鱼得水,参与设计了诸如中央电视塔、首都剧院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国家级标志性建筑。他的设计充满了东西方美学的交融,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建筑的功能性之美。即使年过七十,他依然坚守在设计一线,病床上交党费的场景令人动容。正是这种近乎顽固的坚持,深深影响了他的女儿——孙加林。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北京电影洗印厂成了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年轻的孙加林在这里担任技术员。那时,一位身材高挑、瘦削的年轻人引起了她的注意——他就是陈凯歌,北京四中的才子,八大胡同走出来的“老炮儿”。陈凯歌回忆起初见孙加林的印象时,说她“能写一手漂亮的唐诗,书法比我强多了。”

两人都出自知识分子家庭,一见如故,迅速坠入爱河。陈凯歌那种浪漫的追求方式,用一封封情书打动了孙加林的心,字里行间都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1977年,他们在亲友的祝福下结为夫妻,尽管新婚的房子只有9平方米,但爱情让这个狭小的空间充满了温暖。

婚后,他们共同为高考备战。1978年,孙加林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陈凯歌则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从此,他们的生活变成了“周末夫妻”。四年的大学时光,两人因为学业忙碌,感情渐渐疏远。陈凯歌全身心投入电影梦,而孙加林则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潜心建筑学研究。

毕业后,陈凯歌留在北影厂,开始筹备他的处女作《黄土地》,而孙加林则获得了加拿大皇家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准备出国深造。最终,“要不要孩子”成了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陈凯歌想要孩子,而孙加林觉得时机不成熟。1984年,孙加林独自飞往加拿大,留陈凯歌在北京继续筹备《黄土地》。

然而,当孙加林在加拿大等待丈夫时,陈凯歌却与洪晃有了交往。孙加林心如止水,平静地签下了离婚协议,结束了这段为期十年的婚姻。离婚后,孙加林完全投身学业,她放弃了建筑专业,转攻化学工程,这一跨界之举令许多人都感到意外。但对于她来说,这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创造。“建筑是宏观的创造,化学是微观的设计,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这种跨界思维使得孙加林很快在新领域脱颖而出。

在加拿大皇家大学,孙加林获得了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并且她的论文获得了当年最佳研究奖。博士毕业后,她加入了美国杜邦公司,专注于医药化工研究,并且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大幅提升了癌症治疗效果,拯救了无数生命。2002年,她荣获“杜邦年度科学家”称号,这一殊荣在科研界的地位堪比电影界的奥斯卡。

比起前夫陈凯歌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高调,孙加林低调得多。她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从不谈论与陈凯歌的往事。2006年,杜邦公司任命孙加林为亚太区执行总裁,负责亚洲市场的战略布局,这一职位让她成为当时华人女性在跨国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之一。年薪数百万美元,这使她站在了事业的巅峰。

“我不需要站在聚光灯下,只想做真正有价值的事。”孙加林对事业的态度就如同她父亲对建筑的执着——不求名利,只求实用与价值。当陈凯歌在戛纳领奖台上接受采访时,孙加林却依旧在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进行新药研发。她曾说:“我实验室里的年轻人,比电影明星有趣多了。”

随着时间推移,孙加林悄然离开公众视野,和一位美国工程师再婚,并育有一子一女。这段婚姻低调且稳定,夫妻二人都专注科研,有着共同的语言。孙加林表示,这段婚姻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退休后,她定居美国西雅图,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担任多家生物科技公司的顾问。她将大部分积蓄捐赠给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尤其关注女童教育。“我永远是孙芳垂的女儿,是孙加林,是我自己。”每当媒体将她与陈凯歌联系在一起时,孙加林总是强调自己的独立身份。她拒绝被“陈凯歌的前妻”标签所定义,而是以父亲为榜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回顾孙加林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女性的独立与坚韧。她挑战了传统对女性的定义,证明了女性可以跨界、创新,成为人生的主角。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突破。

“我不后悔任何选择,因为每一步都让我成为今天的我。”这是孙加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看来,人生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路径。她坦然面对人生的选择,也许这是我们从她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品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避免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修改内容。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