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童星方超,2岁拍戏成名,红遍80年代,现状如何?
方超,这个曾经被誉为“天才童星”的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了,但如果回到80年代,几乎每个家庭的电视机屏幕上都会出现他的身影。方超的童年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从2岁就踏上了演艺之路,5岁便成为了全国观众心目中的“萌神”,一度引领了童星热潮。
那个时候的方超可谓是荧屏上的常客。他参演了超过20部电影和5部电视剧,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成为了当时的热播剧。与现代童星的光鲜亮丽不同,方超的拍摄生活远比大家想象得艰辛。在片场,他不仅要不断地走位、背台词,甚至要在镜头前流泪、展露笑容,展现出极高的表演技巧。与其他孩子在游乐场尽情玩耍不同,方超的“游乐场”是剧组的片场。其他小朋友在课桌前憧憬未来,而他已经在导演的指挥下体验各种人生角色。更令人称羡的是,方超的“片场妈妈”阵容堪称豪华——龚雪、斯琴高娃、潘虹等80年代的顶级女星轮番扮演他的母亲,尤其是斯琴高娃,她不仅在剧中担任“母亲”的角色,甚至在私下里也像亲母亲一样关爱他,耐心指导表演。这些关爱与支持,让方超在镜头前显得格外灵动,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然而,演艺圈从来不缺少残酷的现实。方超也未能逃脱“童星魔咒”。1991年,年仅15岁的方超接拍了谢晋导演的电影《清凉寺的钟声》,原本这部作品被看作是他事业的新起点,但没想到这却成了他演艺生涯的“谢幕之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方超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加上身高只有165厘米——在男演员中,这几乎是个致命的缺陷,他的演艺之路也渐渐受到了限制。观众早已不再买账,曾经的“童星光环”再也无法支撑他的未来。他意识到,靠着儿时积累下的名气,他已经无法再走得更远。因此,他选择暂别演艺圈,回到校园,重新追逐自己的梦想——进入电影学院。
这是一个看似励志的决定,方超原本可以凭借儿时的名气继续在娱乐圈打拼,但他选择了从零开始。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连续两年,方超都未能顺利通过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入学考试,原因竟然是身高问题。校方明确告知他,由于身高不符合视觉效果,和女演员搭戏时会显得不协调,因此不适合出演电影角色。这个打击让方超彻底醒悟,他不再是那个被镁光灯宠爱的童星,而是一个被现实打压的小小青年。
为了生计,也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方超来到上海,开始了在餐馆的打工生活。白天,他端盘子、擦桌子,用辛劳换取微薄的收入;晚上,他则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表演基本功。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他告诉自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站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命运似乎没有打算轻易放过他。就在方超为生活奔波时,一位久违的老朋友——演员邵峰,走进了他打工的餐馆。邵峰认出了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童星,当时的方超穿着普通的工作服,眼里流露出无尽的疲惫和落寞,与曾经那个灵动的少年相去甚远。邵峰感慨万千,鼓励方超去北京发展,并为他推荐了一些机会。方超带着希望和行李来到了北京,重新燃起了对演艺事业的渴望。
然而,现实依然残酷。身高的缺陷成为了他不得不面对的障碍,他只能接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台词少得可怜,镜头转瞬即逝。为了生存,也为了继续追逐梦想,方超开始转向幕后工作。他做起了制片助理、道具协调员,甚至参与分镜讨论,逐渐从幕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这里,他不再是镁光灯下的焦点人物,而是一个在背后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员。
尽管方超有过辉煌的童年,但他始终坚持要靠自己的努力重新立足。尽管曾与许多大咖合作过,方超从未主动求助过任何人。他说:“我要凭自己的能力站稳脚跟,不然怎么面对曾经的贵人。”而他最感激的,依然是斯琴高娃。尽管大家都劝他去寻求斯琴高娃的帮助,但他坚决拒绝了。他说:“等我真正有所成就时,再去见她。”这番话既让人心酸,也让人敬佩。
如今的方超已经步入了中年,父母相继离世,依旧单身。他的名字已经被尘封在过去,但他依然坚守在影视行业中,虽然不再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萌神”,但他依旧在幕后默默奉献。方超的故事,仿佛是一记警钟,提醒着那些追梦的人:成名早并不意味着一生顺遂,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每个转折点找到自己的方向,如何用坚定的信念走过人生的起伏。虽然童年的梦想没有实现,但它成为了他前行的动力,成就了他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