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淑珍:34年前被赵本山抛弃,拒借前夫光环,独立当老板
赵本山在春晚走红后不久,便和妻子葛淑珍离婚,许多人都同情她,认为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被“抛弃”。然而,离婚后的34年,葛淑珍不仅没有利用赵本山的名气为自己谋取同情,反而一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坚强而默默地承担起家庭责任。
葛淑珍出生在辽宁开原县石龙村的黑土地上,19岁那年,她和赵本山结婚,命运开始发生变化。那时的赵本山还只是一个靠拉二胡在乡村走街串巷挣口粮的小伙子,远没有今天的喜剧明星。而葛淑珍,像许多东北农村的妻子一样,在家务农、照顾家庭,默默支撑着赵本山的事业。尽管生活艰苦,她从未抱怨,始终承担着家庭的重担。
在日常的辛劳中,葛淑珍的生活并不总是平静。1979年底,她的大女儿赵玉芳降生,给艰苦的日子带来了一丝温暖。虽然生活更忙碌了,但葛淑珍依然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家人。1982年,儿子赵铁蛋出生时,家庭面临了新的考验。赵铁蛋不仅是先天性聋哑,还伴有其他疾病,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然而,在赵本山的事业逐渐起飞时,葛淑珍依然坚守在家。赵本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从民间艺术团到更大的舞台,他的事业迎来了飞跃。与此同时,葛淑珍依然在田间劳作,照顾孩子,尽管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她以最简单的方式履行着婚姻承诺。
随着赵本山事业的繁荣,夫妻俩渐渐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差距疏远。1991年,赵本山提出了离婚,双方没有争吵,葛淑珍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决定,并决定继续抚养两个孩子。赵本山虽然愧疚,依然决定将全部财产,包括房产、车辆和共同存款,留给葛淑珍。葛淑珍没有因此停滞,她选择了继续自己谋生,开始了新的生活。
42岁的葛淑珍找到了一份洗碗工的工作,月薪150元,她将所有的收入都用来给儿子治病。但即使如此努力,儿子赵铁蛋还是在1994年寒冬因心脏病去世,给了葛淑珍致命的打击。她从未在别人面前流过一滴泪,直到那一刻,眼泪才肆意而流。虽然痛失爱子,葛淑珍依然没有停下生活的脚步。她继续为女儿赵玉芳操劳,尽力给她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1992年,赵本山再婚,赵玉芳劝母亲再找个伴。但葛淑珍拒绝了,她觉得再婚会影响到女儿的生活和心情,自己并不在乎个人的幸福,只希望女儿能够过得更好。因为失去了儿子,葛淑珍更加珍惜和女儿的每一刻。她在商店做了营业员,但当店铺关闭时,她又转行到批发市场,冒着寒风卖起了棉袜手套,收入微薄,但她毫不气馁。
终于,在1999年,赵玉芳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学院,葛淑珍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稍稍放下心头的重担,陪女儿走上新的旅程。当赵玉芳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已经能自立生活时,葛淑珍的人生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2003年,葛淑珍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大连的一个老旧小区,她看到了一个要倒闭的餐馆,毫不犹豫地用攒下的两万元买下了这个店面。她要求厨师每道菜多放油盐,分量要足,保证食物经济实惠。经过几个月的改进和调整,餐馆逐渐迎来了客人,生意越来越好。她勤奋地管理餐馆,不仅菜品质量得到了保证,服务也越来越好,顾客们纷纷回头,生意越来越红火。
赵玉芳曾劝母亲去赵本山办的学校工作,但葛淑珍总是轻轻拒绝。她不想依靠别人,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多年后,那个曾在街头摆摊的农村妇女,如今已经成了大连餐饮界的小有名气的“良心老板”。她并未借助赵本山的名气来做宣传,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方式经营着餐馆。
对于葛淑珍来说,最踏实的幸福就是看到顾客吃完饭后的满足笑容,而不是依赖别人光环。她没有借助任何外力,而是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坚持,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三十年来,从摆摊到开饭店,葛淑珍以坚韧和勇气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她的故事或许平凡,却蕴含着最朴实的力量——用自己的双手,撑起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