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水西流》上线,一群老戏骨助阵,为什么反倒是成了悬疑烂片

2025-05-1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5月9日,电影《怒水西流》在各大正版视频平台上线了。这部电影是3月份在院线上映的,取得了4846.0万元的票房,豆瓣则获得了5.2分的影迷评分成绩。该片由宁理、王迅、刘敏涛、段博文、陈都灵、马书良等多位知名演员甚至于是戏骨级的演员主演,但最终却只获得了这么一丁点的影迷评分,实在值得分析一下。

究其原因,是这群知名演员、戏骨级的演员,在自己的舒适区当中表演角色,而不是在剧本角色需要的区域当中表演角色,最终造成了整部电影的失真。并且,《怒水西流》的编剧和导演,过分依靠犯罪悬疑的老套路去讲故事,最终反倒是伤害了故事本身的“情感内核”,造成了喧宾夺主的问题。

先说说这群老戏骨的问题。宁理啊、王迅啊、刘敏涛啊和马书良啊等等,都可以称之为戏骨了。但是,就是这群老演员,直接伤害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大家都清楚,一部犯罪悬疑电影,要质量高,就两点明面上的要求,反应具体的时代特征,反应具体的地域特征,继而,在两个真实的前提下,反应人性本身的苦难。

影片当中,刘敏涛和马书良的表演,最为失败,这两位,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圈当中进行自我套路化的表演,而不愿意走入角色需求当中去。所以,他们演了刘敏涛自己,和马书良自己。继而,造成的问题就出现了,他们饰演的角色,并不具备时代真实和地域真实了。尤其是刘敏涛角色,这个犯罪分子的母亲,角色地位非常重,但演员刘敏涛却没有能力带着角色走向真实。一下子,整部戏就悬浮了。

王迅对于角色的表演,应该展开的地方,没有展开。这个锅,不知道是不是又给负责审核的领导们背了。王迅角色为什么要搞连环杀?他的犯罪动机是什么?这是需要更多角色心理内容的刻画来完成的。但是,在《怒水西流》当中,这一点被直接忽略掉。因此,王迅角色成了一个纯粹的傻子、疯子。

而陈都灵这么水灵的女性,在《怒水西流》当中饰演一个养猪场工作的小老妹儿,说出来,谁信啊。这还是角色信服力的问题。演员长得太水灵了,不太容易表演出养猪场小老妹儿的气质来。当然,我们不能怪罪陈都灵。毕竟,老一辈的刘敏涛,演得也不像养猪场的老板娘啊。这部戏的所有演员,都悬浮于角色。

角色之外,其实还是悬疑犯罪的叙事技巧,伤害了故事本身。我在早前的一些影评当中,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这几年来,铺天盖地的都是犯罪悬疑叙事,都是警察查旧案的叙事套路。最终造成的结果便是,观众和影迷们不买账了,认为这个路数没啥意思了。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个路数也确实没啥意思了。

我们要是换个思路呢?比如说,像《怒水西流》这个故事,我们别搞那么多的悬疑叙事技巧,而是搞非常简单的正向叙事呢?出来的力度,可能是无穷的。按照时间顺序,搞正向叙事,《怒水西流》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一上来,就要呈现王迅角色为什么要搞四起连环杀,不仅侵害女性,而且割人家的耳朵。刘敏涛角色,面对儿子的这种犯罪行为,她内心的挣扎是什么?她最终又为什么伪造了第五起杀人案呢?王迅角色杀人的时候,被段博文角色(当时还是孩子)发现之后,刘敏涛角色收养了段博文角色——收养之后,这个家庭,是如何虐待和精神控制这个孩子的呢?

被虐待和精神控制的段博文角色,又是如何与陈都灵角色产生爱情的呢?一个有心理创伤的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情的呢?两个人,又为什么可以走到一起去呢?王迅角色为什么要杀害陈都灵角色呢?他当时的作案动机和心理活动是什么呢?刘敏涛角色面对这个作案,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这些,都是值得影片去细致展开的。

然而,《怒水西流》把这些最为有价值的内容忽略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毫无营养价值的悬疑探案。咱们当下的很多烂片,烂的根源便是,创作者缺乏直面真实人性的勇气,只能用悬疑探案的老旧套路来讲烂故事。扔掉套路,按照时间顺序,讲直面人性的故事,显然是当务之急。(文/马庆云)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