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开始喜欢50+岁女明星?
在《乘风2025》中,62岁的叶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姐姐之一,她在已经播出的“一公”和“二公”中的个人喜爱值始终保持在前列。与之前节目中宁静和那英所获得的“崇拜”不同,观众对叶童的喜爱并没有感受到强烈的“前辈压迫”,反而她一头银发的形象,展现了松弛的态度和真实的性格,打破了对“资深前辈”的刻板印象,观众常常忽略她的年龄。
事实上,在节目播出前,《乘风2025》就被网友称为“年龄跨度最大的一季”,不仅拥有62岁到30岁跨度的年龄差,节目中年龄超过50岁的姐姐们也有四位。这一现象并非偶然,随着“中女时代”的到来,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逐渐活跃在公众视野中。“50正是闯的年纪”早已不再是调侃,而是现实的写照。
74岁的刘晓庆通过《一路繁花》展示了惊人的气力,51岁的贾静雯不再是年轻人记忆中的赵敏,她与姚晨合作的新剧《以美之名》让许多年轻观众真正认识了她;52岁的闫妮凭借在《小巷人家》中的演技,被观众认为是继《武林外传》后的又一代表作……
那么,为什么这些50 的女艺人能够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并广受喜爱?一方面,她们重新定义了女性的叙事,这种真实的生命力,比任何“冻龄神话”更具感染力;另一方面,观众的审美也在进化,开始欣赏这种超越表象的生命力之美。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50岁女星的回归并不意味着观众对她们的包容度提高了。在《乘风2025》中,虽然62岁的叶童位居喜爱值前列,但同样是50岁的曹颖和陈德容却未能获得同等热度。这一反差反映了当代观众对成熟女性形象审美的变化,大家不再单纯推崇资历和情怀,而是更重视真实、松弛与生命力的结合。
节目中,叶童展现的是与岁月和解的姿态,她不强调年龄的沉重感,也不陷入“扮嫩”的困境。为了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她常常一天训练十小时以上。当面对房琪质疑她“精力不足”时,她机智地回击:“我真的觉得你有问题。”既捍卫了尊严,又不失幽默。
从节目竞技性来看,叶童的实力也足够支撑她的高人气。她不仅用《渡情》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还承担了队长责任,选择不单纯依赖人气选手,而是希望团队成员都能够团结向前。
叶童豪爽的性格也使她赢得了许多粉丝的喜爱。在选人环节,她作为队长果断“灭灯”,拒绝了那些犹豫不决的队友。这个举动不仅体现了她不内耗的清晰思维,还展现了她既包容年轻一代的冒犯,又坚守自我边界,这正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渴望活出的姿态。
相比之下,50岁的陈德容因为“划水”和“躺赢”而受到争议。她固守舒适的抒情歌曲区,不愿接受舞蹈训练,甚至因理念冲突与队友发生争执,许多网友对她表示不满,认为她缺乏团队意识。尽管节目组为她设计了“戏曲版《本草纲目》”的站桩式表演,但观众并未买账,甚至有评论称她的表演像“冷宫里的妃子疯了在自娱自乐”。
叶童的大受欢迎,代表了观众对生命状态的重新定义。她不仅打破了“资深前辈”和“年轻后辈”之间的二元对立,还以鲜活的个性消除了代际隔阂。她身上既包含了岁月沉淀的智慧,又展现了生命力。而陈德容的“失灵”则暴露了她对时代情绪的忽视,在当下女性议题已经从打破偏见走向自我实现的阶段,仅凭情怀和戏剧冲突很难获得真正的喜爱。
几年前,“姨圈”开始走红,以俞飞鸿、刘涛、陈数等为代表的中女群体曾掀起一场审美革命。然而,早期大众对“姨系”女星的审美较为单一,将她们局限在冻龄的容颜和优雅气质的框架内。但近两年,姨圈文化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符号化崇拜到多元审美的变化已成主流。
曾几何时,大众更倾向于将成熟女性固定在“优雅永不褪色”的叙事中,典型的“姨圈”形象是美丽、富有、优雅、成熟,但这种单一的定义逐渐被摒弃。如今,观众对成熟女性的期待转向了更具生命力的真实表达。
例如,刘晓庆因为综艺《一路繁花》而逆转舆论,获得“庆奶”称号,她的表现与年龄、气质无关,而是凭借她的活力、健康和不内耗的个性赢得观众的心;同样,闫妮在《小巷人家》中的演技也逐渐打破了“姨圈”旧有的审美标准,观众更多地关注她的演技和强烈的戏内外反差。
这种审美转向是时代变革的缩影。白幼瘦和少女感的疲惫,催生了对真实美的渴望,正如《诺莉》中的海伦娜,她的皱纹里充满了职业生涯的岁月痕迹,电影《妈妈!》中的吴彦姝也因年老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力量。
与此同时,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让观众重新审视中年女性的价值。过去,女性角色大多局限于母亲或妻子的功能性角色,如《摇滚狂花》中的姚晨母亲形象彻底颠覆了传统母职叙事,让中年女性成为了主角。
她们为观众带来惊喜,像2022年《开端》中的刘丹,在短短眼神变化中完成了从母亲到偏执狂徒的转变;2023年,刘琳在《漫长的季节》中的细腻演绎,也让她塑造的下岗女工形象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今年年初,吴越在《180天重启计划》中的表现也让人们看到了高龄孕妇面临的生理与心理双重挑战。
这些女性不仅重塑了影视剧中的女性叙事,更用真实的生命力超越了传统的“冻龄神话”,为观众带来了真正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