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张瑜赴美发展,给白人当佣人,白人:为何不给中国人打工?

2025-04-29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2004年,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现场,一位来自庐山电影公司的员工向观众讲述了电影《庐山恋》首映式的细节,并透露这部电影曾创下了当时放映次数最多的纪录,甚至上榜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张瑜和郭凯敏两位现场嘉宾静静聆听着,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角,他们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仍会有这么多人记得他们。后来,二人各自发展自己的事业,张瑜在1985年去了美国。

一位女性激动地讲述到电影的影响力时,还特意送上了两份精心准备的礼物,感谢张瑜和郭凯敏为庐山电影带来的文化影响力。张瑜表示,拍完《庐山恋》后,她又拍了几部影片。1981年,《庐山恋》上映,其中男女主角的热吻镜头在当时的中国堪称稀有。那个年代的中国社会风气保守,男女之爱鲜有人敢公开表达,更别提公开亲吻。电影的出现成为了备受年轻人热爱的作品,也让张瑜凭此片获得了第一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是中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

张瑜当时二十出头,从影不久,便凭借这一角色迅速蹿红,并接连出演了《知音》、《小街》、《巴山夜雨》等影片,均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偶像。尤其是电影《小街》中的造型,成为了当时社会妇女追捧的发饰。在当时的《大众电影》杂志上,张瑜是常常被报道的明星,大家都对她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甚至对她的感情生活颇为猜测。1983年,她遇到了福建人张建亚,两年后两人结婚。

aspcms.cn

张瑜那时已经取得了电影界的两个重要奖项,或许也让她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带动了年轻人出国留学的热潮,于是张瑜决定去美国学习电影制作。1985年,28岁的她告诉丈夫自己要赴美留学,丈夫对此没有异议,于是张瑜开始了为期七年的留学之旅。

在美国加州大学求学的张瑜,褪去了明星光环,身边没人再关心她曾经在中国的成就,生活一切重新开始,仿佛从零出发。张瑜回忆道,当时很多人心怀“美国梦”,但去到美国后,她才发现这里充满了对华人的歧视。张瑜的英语水平较低,只有高中学历的她不得不从本科开始,艰苦的语言学习让她感到十分孤单。她说,在美国,她独自一人,几乎没有任何人帮助她,这让她深刻体会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前行。

关于她在美国打工的传闻,张瑜也坦然接受,她并不理会流言蜚语。刚到美国时,她一边学习,一边给白人老板工作,以便沉浸在英语环境中,锻炼口语,这对她的留学生活有所帮助。张瑜坦言,美国的大学生活非常严谨、细致且繁琐,但她依然坚持完成学业。虽然她曾尝试过去好莱坞发展,但由于好莱坞对中国演员的歧视,她最终未能在这里取得任何突破。

留学期间,张瑜还曾受邀去台湾拍戏,在台湾,她首次接触到不同于大陆的拍摄模式,这让她对电影制作产生了新的兴趣。回国后,她开始投身电影制作,而不再单纯依赖演技。她执导并投资了《太阳有耳》,这部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但可惜的是,这并未为她带来经济回报,票房收入远远低于预期。

在中国电影业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张瑜的电影制作理念也逐渐受到市场化的影响。然而,由于她未能及时适应国内市场的变化,她的电影作品显得过于高格调,与大众口味渐行渐远。2000年后,张瑜试图通过投资拍摄新电影和电视剧,如《烟雨红尘》,然而,她的作品再也未能恢复往日的关注度。

张瑜曾尝试重拍《庐山恋》的续集,加入新时代元素,然而却未能吸引太多观众。自2012年起,张瑜鲜少涉足电影行业,偶尔参演一些电视剧,并扮演配角。她的影视生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代的变迁让她的曾经光辉难以延续。

虽然时光荏苒,张瑜已不再是那个时代的超级明星,但她并不后悔当初赴美留学,甚至认为这段经历让她成为了知识分子,跨越了原本的身份界限。如今,已近七十的张瑜依然单身,虽然远离了电影圈,但她依旧是那个时代文化的象征,值得我们记住和怀念。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