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时,师长余洒度一错再错,最终脱离了革命队伍,自甘堕落

2025-04-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老覃最近在网上追剧,追由王霙、王伍福等著名演员主演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井冈山》。

这部剧拍得真心好,对各种波澜壮阔的情节安排合理,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成功。

但是,总觉得剧中有些细节的交待不够,对次要人物的历史原型考证欠准确。

比如说,在前面几集中出场次数很多,几乎可以说是这几集中的重要角色的余洒度,剧中对他的演绎,就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余洒度是湖南省平江县人,出生于1898年,秋收起义这一年,还不足三十岁。

但是,电视剧里却安排了一个四十岁上下的演员来饰演余洒度。

好吧,年龄的差距可以忽略。

但只要查考一下余洒度的真人相片,就可以发现,人家长得清瘦俊秀,是很有文人气质的。

还有,余洒度是黄埔军校二期生,参加过由蒋介石担任社长、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亲自创办并主持活动的血花剧社,怎么着都是有些文艺细胞的。

aspcms.cn

电视剧里的余洒度却是个长得三大五粗的粗豪汉子,豹头环眼,满脸络腮胡子,这是在往张飞、李逵那一类莽汉形象去靠。

这是哪跟哪呀?

事实上,只要细心想一想就可以清楚了,一个猛张飞、莽李逵式的人物,是不会绕太多弯弯肠子的,更不会一天到晚活在对别人的算计里的。

所以,电视剧对余洒度这个人物的描画有些失实了。

下面我们来简单说一下余洒度这个人。

秋收起义前的1927年六月,余洒度任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中校团附兼第一营营长,团长为卢德铭。

在黄埔军校血花剧社里,余洒度已经在周恩来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所以,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夕,他和卢德铭奉命率领警卫团赶往南昌,参加起义。

但是,他们尚未开到南昌,南昌起义军已经南下了。

没办法,他们的警卫团只得辗转到了湘鄂赣边界地区。

随后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毛主席在秋收起义中担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是最高领导人,大家都称他为毛委员。

起义人员高达5000多人,包括湘东地区的农民自卫军,江西的工人,以及余洒度和卢德铭带领的警卫团,

这次起义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毛主席把这5000多人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

其中卢德铭任军事总指挥,余洒度任第一师师长。

第一团团长为钟文璋,团成员为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主力。

第二团团长为王新亚,团成员有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

第三团团长为苏先骏,团成员有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

按照前敌委员会的指示,这三个团分头行动:

驻修水的第一团于9月9日取道平江,围攻长沙。

驻安源第二团于9月10取道老关、醴陵,进攻浏阳县城。

驻铜鼓的第三团于9月11日取道白沙、东门,与第二团会攻浏阳县城。

余洒度为了扩充实力,私下里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名义招降纳叛,把平江一带的土匪武装邱国轩部收编为第四团。

这个邱国轩是湖南黔阳县烟溪人,首鼠两端,生性狡猾,曾被黔军第10军王天培收编过,但他以“故土难离”为由,“听宣不听调”,盘踞在湘赣交界处作恶。

这样一支土匪武装,竟然被余洒度收编入内,埋下了隐患。

9月10日,第一团在进至长寿街时,突如其来地遭到了邱国轩部的反水袭击,阵脚一下子就乱了。

第二团的开局不错,相继攻克了老关、醴陵,但在浏阳县城被敌军优势兵力击垮。

这里重点说一下毛主席所带领的第三团。

9月10日为农历中秋节。

当天晚上,毛主席写下了豪情万丈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云: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如诗词里所写,9月11日清晨,起义官兵由铜鼓出发,进军浏阳。

很快,他们就攻下了从铜鼓去浏阳的必经之地白沙。

但是,在随后攻打东门的战斗中受挫严重。

毛主席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冒险军事计划,挥师返回铜鼓。

在铜鼓排埠的万寿宫召,毛主席初步酝酿好了向农村进军的计划。

9月19日,毛主席指挥各支剩余起义部队会师于浏阳文家市。

当时,他在里仁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召集营以上干部讨论队伍进军的方向问题。

毛主席首先分析了形势,说:“长沙敌军加上治安部队共有三万多人,我们受挫后所剩下的兵力不到两千人,如果按省委和中央指示攻打长沙,无异于飞蛾扑火,毫无胜算。所以我建议放弃攻打长沙,撤到广阔的农村中去。”

余洒度第一个反对,说:“你呀你,毕竟是教师匠出身,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要打一次败仗就以为天要塌下来。上级命令我们攻打长沙,我们必须服从上级指示。就算长沙敌人比我们多,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就能攻下长沙。”

毛主席耐心说服说:“我们不能用鸡蛋去碰石头,敌人在农村地区的统治力量薄弱,有利于我们发展。现在,我们可以考虑先撤到萍乡,再沿罗霄山脉南下。”

余洒度跳起来,跺着脚说:“你这是逃跑主义,我们绝不能听你的!”

余洒度的话音未落,一支驳壳枪突然顶到了他的脑门。

余洒度愣了一愣,斜着眼睛看了看,原来持枪者是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伍中豪。

只听伍中豪语气冷峻地说:“余师长,是你指挥前委,还是前委指挥你?”

余洒度担心他的枪走火,吓得不敢说话。

总指挥卢德铭这时挺身站了出来,坚决支持赞同毛主席的主张,通过投票决议,下达了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进发的命令。

这样,剩余一千五百余人的起义部队于第二天早上向江西萍乡方向退却。

沿途中,毛主席得知敌军安排有重兵把过萍乡,于是绕道芦溪向莲花进军。

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附近的山径上遭反动军队伏击,余洒度越权指挥,致使部队陷入了混乱。

卢德铭为了稳定军心,多番出入阵中,冒死冲杀,不幸中弹牺牲。

在接下来的莲花战斗中,余洒度以总指挥自居,擅自释放恶贯满盈的敌保安队长李成荫,又一次把起义军推至危险境地。

不过,在毛主席与张子清、伍中豪等人的指挥下,起义军还是在倾盆大雨中攻克了莲花县城,及时给队伍补充了一批生活用品和枪支弹药。

9月29日,部队来到了永新县三湾村。

剩下的人数不足1000,部队的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

为此,毛主席在三湾村的“泰和祥”杂货铺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湾改编”。

经过这次改编,余洒度不再执掌军权,而被编入军官队任一般干部。

余洒度于是萌生了逃离革命部队的思想。

1927年10月7日,毛主席率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茅坪安家,建立了红军医院。

随后,分兵四出,在湘赣边界各县开展游击活动。

10月12日,余洒度乘机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水口脱逃部队,偷偷开溜。

曾在余洒度部下任特务连长、三湾改编后改任一团二连排长的谭希林,在离水口三四里远的一个亭子里担任向酃县方向的警戒任务,他们截下了开溜的余洒度。

余洒度诡辩说是要去找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北省委报告工作并请示工作方针。

他不断强调说:“是毛委员派我去的。”

谭希林不容置辩地说:“没有证明不能通过。”

余洒度羞愤不已。

谭希林把余洒度开溜的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

毛主席的气量很大,一挥手说:“他要走,就让他走吧。”

余洒度对革命悲观失望,投降了敌,被蒋介石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一军政训处少将处长。

之后,余洒度自甘堕落,不断沉沦,频频利用职权贩毒。

1934年,贩毒事发,余洒度被押送回南京枪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