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导语:为什么说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我们一起探讨。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变声技术支持
花50块钱买了电影票,看了一半觉得不好看,要不要离场?
等了半小时的公交,车还没有来,还要不要继续等下去?
在一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资源,始终没有起色,要不要放弃?
……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经济学里有一个词, 叫做“沉没成本”。
什么意思呢?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去收回或改变的付出。
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于心力、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听起来好像没感觉?
我用一个买鞋的故事,来解释。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你在商场买了一双鞋子,鞋子的大小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你真正穿的时候,发现夹脚。但商场却告诉你,钱货两讫,恕不退款。
这时候,有些人会经历这些心理历程:
首先是“不甘心”。倘若这双鞋对你来说越贵,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想多试试,希望能够穿进去。但这么做,会让你受更多的苦,因为确实是穿不了。
然后是“侥幸”。你发现真穿不了,也接受了这个事实,但你还是舍不得扔,你会放着,想着过一段时间再试试。鞋对你来说越贵,你存放的时间越长。
最后是“绝望”。无论这双鞋放多久,都是穿不了的,到最后你绝望了,就扔了它。
但是等你扔了这双鞋后,你才发现,你为了它浪费了很多精力,为一双鞋,生了特别多的闷气,让你特别内耗。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扔掉。
你看,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那么,为什么会有沉没成本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损失厌恶”的理论,说的是 相较于得到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你会更难受。你在路上捡了一百块钱,你有点高兴。但你发现你捡的100块钱丢了,虽然你什么也没有损失,但是你会特别难受。
同理,你想到你要扔掉一双好看的鞋,而且还是崭新的鞋,这时候你也会很难过。
通常, 害怕损失的人,却往往损失最大。
但也有一些人,特别果断,懂得及时止损,买了一双不合适的鞋,发现穿不了,而且也无法退。怎么办?要么直接扔掉,要么将这双鞋送人。
这类人是很简单的,从不纠结,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所以能够及时止损,因此也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将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出最重要的决策。
懂得放下,及时止损,也是另一个高效的开始。
4个建议,摆脱沉没成本的束缚
那,怎么办呢?如何摆脱沉没成本的束缚。我有四个建议给到大家:
1.重视“时间价值”
人和人的时间客观上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你的一个小时和别人的一个小时都是一样的。
但人与人在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却相差甚远,所以时间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根本因素。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段话:“记住,时间就是金钱。假如说,一个每天能挣10个先令的人,玩了半天,或者躺在床上消磨了半天,他以为他在娱乐上仅仅花了6个便士而已。不对!他还失掉了他本可以赚到的5个先令。”
这段话通俗地阐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获得成功,必须重视时间的价值。
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无法存续,时间消失后,永远不会再回来。所以你必须考虑到时间的稀缺性,要尽量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掌握自己的时间,建议你开始写TDL。我自己写了20多年,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写TDL,规划好时间。
但凡我带亲自带下属,我也会给他一本《》,告诉他从今天开始要写TDL了。
你怎么对待时间,时间就怎么回报你。
2.“沉没成本”不可追
著名心理学教授亚科斯说:“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这是很多人不懂得及时止损的原因。”
正如上述买鞋的案例,既然已经错误地花掉了一笔钱,而且是无法挽回的。那么就不必要再多纠结,也不需要再在上面花时间,而造成更多的沉没成本。
越纠结,越痛苦,所以还不如直截了当放弃。一如林语堂所述:“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3.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
有时候,你盲目给自己增加沉没成本,是因为你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目标。
尽管你并不需要保温瓶,但打折的诱惑太大,你买下了保温瓶。回到家后,发现你并不需要保温瓶,它成为了你的闲置物。而你钱花了,并没有买到你原本真正需要的杯子。你看,你就这样忘掉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你要有目标导向的思维。在管理工坊中,我也告诉大家,管理者帮助员工定目标时,也要抓住主要的目标,最重要的结果目标,其次才是过程指标,这样才能保证大的方向不出错,不会被别的事情所带偏。
4. 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
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叫“决策疲劳”的概念,这个概念告诉我们: 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最终,你的决策极有可能是最错误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