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马到格斗 再完美的机器人攻防也始于“蹒跚”

2025-05-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余温未散,人形机器人拳击大赛再引关注。继宇树科技宣布打造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事后,众擎机器人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宣布将于今年12月在深圳举办全球首个“全尺寸类人身高”人形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从耐力维度的极限挑战到对抗竞技的维度升级,这些赛事的密集落地,折射出了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的深层逻辑。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场景验证”关键发展期,从技术研发走向市场应用需要依托具象化的落地场景。在马拉松赛事中,机器人暴露的“蹒跚步态”“能源瓶颈”等问题,恰恰成为技术攻坚的鲜活样本。即将进行的格斗赛事,将对人形机器人提出更高要求:铝合金关节需承受高强度碰撞以验证结构稳定性,伺服电机要在毫秒级响应中输出极限扭矩,多模态传感器与AI算法需在动态博弈中完成精准攻防决策。不难发现,赛事已成为机器人产业技术展示与性能测试的公共平台。

赛事形态的多元化,背后是产业发展的火热态势。随着“具身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纷纷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中国信通院预测,我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整机市场规模将在2035年后达到1000亿元至3000亿元量级;2045年后,将进一步攀升至10万亿元级别。

产业快速升温的背景下,仍需保持理性审视。产业发展从来不是“零瑕疵才能登场”,公众应理性看待机器人的“阶段性笨拙”——局部故障并不代表全局失败,典型企业也不应被“捧杀”或“棒喝”。唯有沉下心来夯实底层技术根基、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才能让科幻场景变成现实,进而成为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创新力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