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YU7的营销话术我们都提前想好了!
缺席2025上海国际车展之后,姗姗来迟万众瞩目的小米YU7终于和公众见面了。
在5月22日举行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新车作为小米在汽车领域推出的第二款产品正式亮相。
从发布会上释放的信息来看,它绝对称得上是一款开着8倍镜精准狙击传统豪华竞争对手的“大杀器”。
其他诸如3米大轴距、0.245Cd风阻系数、835km续航、闭式双腔空悬、十组贯穿式风道19个风口什么的自不用说,光是单拎“天际屏全景显示”(Xiaomi HyperVision)一项出来,就足以让时常位居中国豪华汽车销售榜Top 2的宝马无语凝噎。
我们甚至都能预想到,明年宝马新世代量产车亮相后,中国汽车圈的舆论会何等振奋——《宝马“致敬”小米啦!》、《小米遥遥领先宝马10+个月》……你看,YU7的营销话术我们都提前想好了。
当然,让我们对小米YU7的市场号召力及其未来销售表现充满期待的原因并不单一。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BE WATER, MY FRIEND
如果说,几年前马云在镜头前耍的那套《功守道》多少还有“玩票”的成分,那么小米在YU7发布会现场亮出的“截拳道”,想必连李小龙先生见了都要直呼内行。
所谓“截拳道”,其奥义在于料敌机先、后发先至,在敌招未至前,以雷霆万钧之势实现截击——就这一点来看,YU7做到了。
通过全景曲面投影技术,将信息直接反射到前风挡下1.1米宽的超宽黑区,在主副驾位置分别显示核心驾驶信息和娱乐信息,形成更沉浸、更符合直觉的视觉交互……
从最终效果来看,YU7所搭载的“天际屏”不正是妥妥赶在宝马头里,将其新世代X概念车上展示的全景视域桥(Panoramic Vision),提前化作了现实吗?
相比之下,宝马对同类技术概念的落地耗时确实久了一些。
要知道,作为宝马全新世代BMW iDrive交互系统的最大亮点,全景视域桥技术早在2019年便已立项,并与博世一同开始研发。而相关概念更是在2013年左右就已得到提出,只是囿于车内空调、通风系统布局需求等技术障碍,才推迟了约10年才启动开发。
反观小米,其董事会直到2025年1月才正式建议高管团队研究智能电动车产业。两个月后,小米汽车正式诞生;两年后,首款产品量产上市;短短三年后,YU7更是带着“天际屏”技术,几乎把宝马为全景视域桥专门申请的多项专利变成了一堆废纸。
由此可见,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以,「变水吧,我的朋友。」
️02 社交价值拉满
在汽车产品逐步在交通载具的功能基础上衍生出社交属性的今天,小米YU7绝对会是一款增益拉满的产品。
不难想象,一旦成为小米YU7的车主,你将有很大概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社交圈里的话题中心。
关于这一点,小米早就用其首款产品——SU7给出了证明。从2024年3月上市至今,新车的产品生命虽然只走过了一年多。然而,在这短短十几个月的时间里,关于SU7的讨论一天也不曾中断。
从定金事件到掉漆事件,从制动异常到车机卡顿,再从断轴风波到爆燃事故,打开百度百科上的“XIAOMI SU7”词条,你会发现与这款车型相关的“产品事件”条目高达36条之多,话题范围也几乎覆盖了从造车到用车的各个环节——这在中国汽车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
眼下再讨论这些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没有多大意义,毕竟事实证明,小米在汹汹舆情中从未输过嘴,遍历插曲全身而退的结果或许也充分印证了小米的无辜。
而对用户来说,道理更是浅显:无论是赞誉还是争议,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花大几十万买了新车,被更高频次地“看到”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更何况从SU7到YU7,经过小米的一番培育,市场总有一天会明白,品质也好、技术也好,这些要素赋予汽车产品的价值分分钟可能找到平替,而话题性所带来的社交价值才是其他品牌给不了的。
️03 用户素质提升
尽管小米官方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表述,但从一些品牌拥趸在某些事件中发表的言论来看,小米或许有实力借一己之力,加速推动中国汽车消费行为成熟化的总体进程。
的确,汽车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交通工具。数字化、智能化科技的不断融入,已令其成为一件复杂而精密的功能集合体。
汽车产品成熟了,使用汽车的人难道不该跟着一起成熟?车域AI都掌握了自学习,消费者却一点学习成本都不想承担?
面对小米汽车这样的高精尖产品,用户显然不该像在燃油车时代那样,提了车一脚油门就上路。在正式使用之前,你不得精读一下产品说明书?不得找个封闭场地提升一下自己的操控技艺?要不然使用中一出事就怨小米,怨得着吗你?
随着小米YU7和SU7的胜利会师,由此构成的产品矩阵有望形成中国汽车用户素质的“试金石”——有能力者携手小米这样的智能技术创新者共赴明天,能力不足者只能守着传统机械留在汽车行业的故纸堆里。
是为优胜劣汰,没毛病。
️04 投资原理普及
在我们看来,小米出色的产品和绝佳的体验,尚称不上它们带给中国消费者的最大裨益。
事实上,购买小米产品最大的收益,在于帮助中国用户在根本上掌握投资的奥义。
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往往会被眼前的收益所吸引,忽视了投资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当行情出现波动时,他们又缺乏成功投资者应有的耐心。
在这点上,小米的产品让我们学会了什么才是投资者在风险降临时,所应抱有的长期主义精神。
譬如,当你以为购买了SU7 Ultra便拥有了1400马力的可怕动力时,小米用一次OTA教会你什么是风险的必然性;而当你开始因为这笔不愉快的资金支出而萌生退订想法的时候,OTA的终止又宣告了长期主义者的胜利。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应该把购买小米产品视作一种消费行为,而应将其作为投资——一笔坚信小米终将拥有灿烂未来的投资。
正因如此,当你发现将为小米代工的台积电旗下3nm晶圆产能几乎已被苹果、高通、联发科、英伟达、AMD、英特尔和ASPCMS社区等7家科技公司瓜分殆尽时,千万不要急着质疑玄戒O1芯片实现大规模量产的真实性。
在这种风险提示面前,秉承长期主义精神,多一点耐心,相信日拱一卒的小米一定会还你一个奇迹。
️05 真诚洒满人间
如果说马斯克用物理学上的“第一性原则”让汽车行业意识到,从原点出发的思维将对企业决策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那么小米则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明白,“真诚”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商业领域的第一性原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路走来,小米是无法避免、也不排斥犯错的。事实上,他们正通过不断的试错,调整着应对激烈竞争的姿态。
同时,小米也是真诚的。在每一次犯错之后,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用最真诚的话语,做出深刻的自我反省。
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5月16日所做的内部讲话为例。
针对此前议论纷纷的池州高速致死事故,这位科技大佬语带凝重地表示,“万万没有想到,这场交通事故让我们意识到,公众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远超了想象。”
这是一份多么真诚的检讨啊!
从2025年3月30日小米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车业务立项,到2025年5月16日做出上述讲话,一共经过了1509天。在这段不短的时间里,公众对出入平安、长命百岁的期待远超了小米的想象——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小米的想象力多少是存在缺失的。
难能可贵的是,雷军毫不回避地承认了这一点,并对小米汽车提出了“要在汽车安全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的目标。
这样的小米,无疑是勇敢且可以信赖的。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充分相信,即使已经“没有了新手保护期”,小米汽车也一定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万众瞩目的小米YU7也必将与SU7一样,成为一款值得期待的好产品。
预开售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