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众筹破亿,安克重拾旧梦|焦点分析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今年上半年,安克创新显得有些焦虑。
安克旗下eufy动作不断,这个品牌此前主打安防和家清,但在今年CES上,发布了首款割草机器人。4月,这款新品在速卖通开售,在德国一周内突破1万美金销售额。
几乎同时,安克创新旗下原3D打印机品牌AnkerMake更名为eufyMake后,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线其第一款UV打印机——eufyMake E1。
这算是今年kickstarter上的大爆品,️仅12小时众筹金额破千万美金,目前已突破两千万美金大关,打破全球历史科技类众筹记录。
安克早就参与过割草机器人还是3D打印机,前者以解散产品团队告终,后者则因首款3D打印机量产交付不顺出师未捷,产品一直反向平淡。
在深圳众多跨境电商大卖中,安克创新是绝对的标杆。它是第一个真正建立起品牌的卖家,彻底打破中国制造=低端的等式。
安克以充电宝起家,而后又发展出音频品牌Soundcore(声阔)和智能家居品牌Eufy。高峰时期,安克创新内部曾有27个产品团队。
然而,声阔之外,安克并没有发掘出其他成功的子品牌。三年前,安克创始人阳萌“遭遇系统性的失败”,他找不到出路,感觉“非常可怕。”
他砍掉10个产品线,重新聚焦在移动储能、音频等有限的王牌品类,很快走出低谷。2024年,安克营收超过200亿,营收和净利润都有超30%增长。
如今,安克要抓住机器人和细分赛道崛起的新机会。
️01 2025大热品
安克切入消费级UV打印机的选择,让行业很多人意外。
UV打印(紫外线打印的简称)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其在20多年前出现,是一种数字喷墨技术,该工艺将多层颜色墨水涂在表面,这些墨水在紫外线照射下会立即干燥,从而形成持久的图像。从纸张到木材,从丙烯酸到皮革,应用场景广泛。
传统UV打印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场景,价格高昂,仅支持平面打印、产品体积庞大、操作复杂且需要专业技师。
eufyMake E1称是全球首款个人3D纹理UV打印机,其基础套装售价1899美元,早鸟优惠价1699美元,千元级的价格在海外市场也平易近人。
除了价格下探的优势外,在使用门槛与应用场景上,产品也做不少的技术突破。
根据eufyMake E1官网介绍,eufyMake E1的核心能力在于支持3D纹理打印,能够通过精准的喷头控制和Z轴调节,在多种材质上堆叠出高达5mm的立体浮雕,双激光和摄像头实现纳米级扫描,确保打印精度。在操作流程上做了不少的简化,用户只需拍摄物体照片、选择模板、点击打印,剩下的能够交给AI。内置的2万多个模板覆盖从皮革压纹到星空渐变等20多种风格。
至于传统UV打印被诟病的维护成本,eufyMake E1也通过自研的JetClean自清洁系统解决,维护费用仅为传统设备的1/10。
“eufyMake E1这款产品的生态位很好,目前这个品类里没有同类型的产品,它需要的技术比3D打印机简单的多,又比激光切割机难一些,处于中间位,而且安克在宣发上也一直很有优势。”消费电子硬件领域的投资人告诉硬氪。
她很看好eufyMake E1将印刷打印繁复流程一体化的能力,这无疑将吸引更多的C端消费者。
“之前市场有过类似的打印机,但是它有很多个步骤,你要先在膜上面打印花纹,人工的撒胶水,放到烤炉上烤化,然后再用热印机压这个花纹,它做不到一体化、就很难家庭化。”上述投资人告诉硬氪。
产品官网图
从eufyMake E1的官网能够看出,产品的用户群体明确定位为DIY创意爱好者、创客和小B用户。
这群人具有庞大的消费力,被统称为“Maker”(制造者)。头部激光切割机企业Xtool破20亿元的年营收多依赖这群用户。
这个赛道一直谈不上大众,可在中国硬件公司扎堆后,也变得拥挤。
今年,XTool推出了一款服装打印机,公司表示,它与“所有服装、所有面料”兼容,包括棉、聚酯、牛仔布、帆布、氨纶和皮革,是首款实现全自动印刷到烘烤一体化工作流程的设备,适用于单张生产和批量生产。可以看出,eufyMake E1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和Xtool服装打印机有所重合。
和Xtool的服装打印机在定位、产品上更重合的是Procolored的入门DTF打印机(中文:数码转移膜打印机),众筹金额达179万美金。双方在技术路线上类似,旨在降低DTF打印机的使用难度。
在打印机业内人士看来,多年以来消费级3D打印机公司对市场的用户教育已经十分成熟,由此衍生出不少其他的打印需求,包括在衣服、包袋上印刷图案。只是以前应用场景都更偏B端,现在硬件公司开始把这些技术迁移到C端。
可以说,在eufyMake入场前,其他硬件公司早就关注到“打印”这一赛道。目前,各家只是技术路线不同,但应用场景、用户群体都有重合点,竞争升温只是时间问题。
️02 内卷王者割草机器人
如果说安克创新推出的消费级UV级打印机,开创了全新类目。那么,其推出的割草机器人则是加入早已红温的庭院战场。
eufy在今年2月正式宣布推出两款割草机器人——E15和E18,进军割草机器人市场,定价在千元级美金。
eufy采用的是时下最火热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路线,这一路线由中国出海品牌发起并领导,旨在取代埋线式割草机器人。
无边界割草机器人的技术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有成本较低的纯视觉方案,视觉+RTK方案以及最贵的激光雷达+视觉方案。
根据相关产品介绍,eufy两款割草机搭载主要使用视觉方案避障,这类方案成本更低,但由于易受光照干扰,需要大量数据和强算法算力,对技术要求更高。
“纯视觉方案的割草机器人复杂度蛮高的,需要做大量的算法训练。之前曾经有机器人公司(纯视觉方案)把刺猬识别成了草,直接碾过去,引起很大的舆情。草坪是个很复杂的场景,上面可能有动物、动物大便、餐桌椅这类,那就使得算法训练的周期要很长,坑也会很多。”有专注于投资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人告诉硬氪。
技术只是其中一个障碍。
安克的割草机器人产品同时布局于北美和欧洲市场。然而,欧洲和北美的草坪草质情况不同,对割草机的需求也不同。欧洲的草坪草质相对细腻、生长速度适中,对割草机的切割效率和精度要求较高;北美的草质较粗、生长速度快,尤其旺季每月需割草2~3次,对割草机的大功率、高效率和耐用性要求较高,很多时候要用大马力的汽油割草车才能处理。
直到现在,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在美国的渗透率也只有2%,没有一家割草机器人公司能替代传统的割草机。
更重要的是,割草机器人看重线下渠道。
“割草机器人是个工况比较恶劣、容易坏的耐用品,它有维修的需求,而且现阶段的割草机器人它的交付也不简单,很多时候也需要线下人员的培训,这个类目大家都希望能够线上售卖,但实际上还是要依赖线下渠道。”有投资人告诉硬氪。
安克创新诚然以销售渠道见长,但主要是线上资源。其年报显示,线上收入达71.23%,而线下仅占28.77%。销售渠道的资源不复用,也是安克割草机器人未来运营拓展的新挑战。
但安克不会放弃这个热点赛道,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需要充电宝之外的增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