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天山的“技术驼铃”

2025-05-20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李俊超(左一)正在授课。(受访者供图)

一年多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教师李俊超踏上了一场特殊的旅程——随着“秦岭工坊”项目,他跨越天山,远赴中亚,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开设当地首期无人机系统化课程。

从无人机测绘工程师到职教教师,如今这位90后陕西小伙的身份又多了一重——陕西职教出海的“拓荒者”。

破冰启航 “秦岭工坊”架起职教丝路

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2023年深秋,“秦岭工坊”正式启动。该项目由陕西省教育厅推出,由中外职业院校和中资企业合作在海外设立“秦岭工坊”,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技能人才,实现全球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共赢”。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测绘、交通等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益。”李俊超说,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科技很感兴趣,而恰好他所在的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第一所开办无人机专业的大专院校,拥有丰富的无人机技术教学经验,双方即决定联合开展中吉“秦岭工坊”无人机应用技术联合培养项目。

懂理论、实操强、会英语,当过无人机测绘工程师的无人机课程教师李俊超,自然成了中方院校教师的理想人选。2023年底,李俊超通过“秦岭工坊”项目,携带20台无人机设备,来到了中亚地区技术类人才培养重镇——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海外教师生活。

授人以渔 播撒技术火种

由于设备有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李俊超任教的这门无人机课程设置了20个学生名额。

无人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20个名额能不能报满?起初,李俊超还有些忐忑,但很快他就放下了心。

“校方发布课程公告以后,就受到学生的追捧,最终从众多报名者中遴选出23名学员,包括20名大学生以及3名校方助教。”学生们对无人机技术高涨的热情也让李俊超干劲十足。

从无人机理论知识到组装维修,从模拟飞行到实操飞行,李俊超不仅带领学员深入理解无人机的基础知识、飞行原理及航空气象等理论基础,还通过模拟飞行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飞行技巧和应急处理能力。

李俊超的课程深入又实用,学员们也学得格外认真。

技术赋能 多维度攻克语言难关

一年的授课生活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李俊超说,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

在吉尔吉斯斯坦,大多数学生用的是吉尔吉斯语和俄语。在李俊超用汉语和英语授课中,学员在面对一些专业词汇时,常常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首先向国内反映这个问题,请求帮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俊超做了很多尝试。

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更到位,在授课前,李俊超将课件发给学生,并使用AI软件将课件中的中文和英文翻译成俄语。不仅如此,李俊超还向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请求安排英语水平高的助教老师和懂中文的当地人协助他上课,虽然能解决大部分的沟通问题,但遇到一些专业词汇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所幸,不久后,“秦岭工坊”项目开发出一套云平台课程系统,可以实现课件和讲话实时翻译,这解决了李俊超在授课中的语言障碍。

“当我说中文时,它会自动输出俄语字幕和俄语语音。当同学们用俄语提问时,平台也会自动翻译成中文。”李俊超说,这样一来,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

校企合作 共筑职教合作生态圈

伴随李俊超一起“出海”的,还有中国的企业、商品以及应用技术专业国际标准。

李俊超介绍,在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推动下,西安的一家本土企业——西安天翼智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采用校企共建的方式,创建中吉“秦岭工坊”无人机应用技术联合培养项目。企业定向提供专业设备,中方院校开发适用于当地的相关课程,输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国际标准,培养国际化人才,助力中国企业打开海外市场。

“无人机在国内农业植保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如喷洒农药、化肥等。”李俊超说,吉尔吉斯斯坦地广人稀,许多农场主都拥有大片的土地,但耕作时使用的农机却比较落后。他在当地使用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示范,引起了许多当地农场主的关注,纷纷向他了解中国制造的植保无人机,并邀请他给农场工人授课。

不仅如此,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李俊超的课程也吸引到了一些特殊的“走读生”——当地测绘及公路等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因为无人机在工程测绘等领域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他们经常前来拜访李俊超,学习无人机操作的实用技术。

一学年的时间,李俊超教授了200多个课时的无人机课程,也让23名学员从没摸过无人机的外行成长为懂组装、懂维修、懂理论、懂操作的熟练无人机飞手。

“根据我的观察,他们已经完全达到考取我国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水平了。”李俊超对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很满意。

课程虽然结束了,李俊超在不久前也回到国内,但这段因职教“出海”产生的情缘仍在继续。

无人机课程的学员季内别科娃・阿利娜喜欢摄影,她对无人机摄影的独特视角很感兴趣。她告诉李俊超,自己希望能够在吉尔吉斯斯坦代理中国无人机品牌,并开设一家无人机摄影工作室。

目前,中吉乌铁路正在建设当中,全线建成后,将对促进沿线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员杜洛特巴克·乌鲁·阿迪尔是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建筑学院测绘专业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门无人机课程,上课时格外认真。他说:“无人机技术在施工建设中有很大作用,希望毕业后能为中吉乌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从秦岭到天山,陕西职教“出海”种下的合作共赢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记者 郭旭)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