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70年 | 《知识就是力量》与中国电信史的“双向奔赴”

2025-05-19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1956年,《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创刊。这70年我们一路走来,见证着科技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

1956年,信件和电报是国人远程沟通的主要方式;7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建成技术领先全球的5G网络。在这段跨越世纪时光中,《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如一位敏锐的“科技史官”,记录下电信领域的技术跃迁与社会激荡。今天是国际电信日,让我们一起看看《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对中国电信领域的发展跟踪。

️电信变革中的“记录者”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委会荣誉编委陈芳烈先生曾于1996年-2000年在《知识就是力量》发表12篇电信主题文章。

️陈芳烈

陈芳烈,科普作家、编审、教授,《知识就是力量》第一届、第二届编委副主任,第七届、第八届编委、第九届荣誉编委,在《知识就是力量》创刊60周年时,被授予《知识就是力量》“杰出贡献奖″; 科普作家协会原副理事长,现任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小学科学教育》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芳烈先生为本文作序:

电信,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推动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信息化时代与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关系十分密切的领域。

多年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一直紧随时代的步伐,向读者传播有关电信的科学文化知识,反映人类信息沟通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的沧桑巨变,讴歌我国电信事业的每一项创新和日新月异的进步。

在数字技术、移动通信、互联网这些技术刚一露面时,《知识就是力量》总是率先报道,并跟踪技术发展推出一篇篇力作,让信息时代的春风吹进青少年读者的心里。

而今,电信技术已进入一个以人工智能驱动、多技术融合和天地网络一体化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必将进一步致力于这一青春的事业,继续为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作出自已的积极贡献。

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中,陈芳烈先生放眼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聚焦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在奥运百岁华诞之际谈电信与体育,在亲历巨变中说电信的发展。他创作《现代电信百年回眸》三部曲,辩证分析无线化的福与祸。这些作品既包含《信息社会的通信技术》这样的硬核科普,也不乏“似梦非梦说通信”的诗意表达。

现在回望《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这些历史感满满的纸页,会发现陈芳烈先生不仅是记录者,更通过思想为技术赋能的“通信诗人”。

进入新世纪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对电信领域的关注持续深化,多位作者接力书写了中国通信业腾飞的新篇章。️信息化专家姜锡山的文章《"三网融合"越来越近》敏锐捕捉技术融合趋势,️北京大学教授陈章渊、中国科学院林邦姜的文章《通信之光》展现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作者张秀芳、于淼的文章《漫谈世界电信日》延续并拓展了杂志在电信领域的专业视角。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持续追踪5G技术加持下的电信革命。️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刘韵洁为杂志撰写的卷首语《5G:共见未来》中提到,5G这个曾经属于未来的事物逐渐走进现实生活,并且呈现出令人憧憬的图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创会理事的甘本袚先生曾任《知识就是力量》编委会副主任,他的文章《5G真的来了》分上、下两篇介绍了5G大带宽、低时延和海量连接的场景;️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5G手机来“真”的》聚焦5G手机的星火燎原之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鲲在《5G大战Wi-Fi6》中阐述Wi-Fi6是否能与5G分庭抗礼;️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融媒体中心张一帆、飞飞的文章《5G时代——云游不是梦》点明5G不仅仅服务于人与人的信息连接,更成为了万物互联的创新平台。杂志完整呈现了5G从技术突破到社会变革的电信发展轨迹,延续了杂志"技术科普+人文思考"的独特传统。

右滑查看下一张图片

从电报时代到5G领跑,《知识就是力量》始终与中国电信事业同频共振,用科学的火种照亮创新之路。当6G、量子通信等新概念涌现时,这本承载着共和国科技记忆的杂志正以更昂扬的姿态拥抱未来,以历久弥新的笔触,继续书写着属于中国科技创新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赵青云

运营编辑|赵青云

质量审核 | 岳焕琦 王维嘉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