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郫都造”智能防灾应急仓硬核上线

2025-05-19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近日,2025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上,川润股份牵头研发的全球首款智能️“综合防灾应急仓”正式亮相。这款️集应急能源、通信及低空经济等七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郫都造”装备,以“硬核”实力,为国家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川润液压润滑设备有限公司工厂,对话企业总经理兼技术研究院院长曹林,解码这款应急“超级枢纽”。

️从需求到落地

️一年攻关实现全球首台套的突破

近些年,地震、洪涝、森林火灾、道路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成为无法忽视的威胁。应急管理部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287亿元,较疫情前增长️21%

“应急仓的研发,企业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以市场的需求,客户的反馈为出发点。”曹林说,传统应急物资仓库存在调配效率低、功能单一等问题,“灾害来临时,往往出现‘物资找不到、通信连不上、能源供不上’的困境。”带着这些痛点,川润股份联合中国电信应急产业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顶尖机构,攻克无人机集群控制、短波通信等关键技术,耗时1年多完成从市场调研到技术落地的全流程攻关。

其中,与中国电信共建的“5G+云网+AI”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可覆盖15个行业、上百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是该产品“一仓多用”的亮点之一。仓内集成的光储能源为低空管理通信设备提供不间断电源保障,创新性减少国家在低空管理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让应急领域资金投入兼具应急保障与低空管理设施完善的双重效能;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的宽带短波通信技术,更突破极端环境下的通信瓶颈,为灾害救援提供“兜底保障”。

️七大硬核功能

️构建全场景应急“超级枢纽”

目前,企业应急仓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记者在企业车间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规格不同应急仓安装调试。在车间外,一座“综合防灾应急仓”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长6.8米、宽3米的银灰色的综合防灾应急仓造型规整,顶部和后侧上方布满光伏板;正面有多个标识,涵盖公安、医疗等救援相关标志,设有取物口、取货口等,方便物资取用;右侧有操作面板,便于人机交互;内部可见多个金属储物柜,分类存放不同应急物资,如救灾工具、生活物品等。

曹林现场演示了应急仓的核心功能:轻按仓内物资柜屏幕,物资柜可自动平移打开;触碰SOS应急通信开关,可直接连线所在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通信屏幕同步显示灾害现场画面……

曹林介绍,从具体介绍来看,该“综合防灾应急仓”具有七大创新功能:绿色能源系统集成风光储一体化技术,️4.5千瓦装机容量搭配固态电池可在️-40℃稳定供电并反哺电网;空天地通信系统融合卫星、5G无人机和短波技术,确保灾害中️1000公里无中继通信;低空经济设施支持无人机日均️50架次作业;AI智能预警实现️8小时超前预测,准确率提升️35%;物联网物资管理系统降低️30%浪费;远程医疗模块配备专业团队和红外筛查;模块化设计可针对防汛、防火等场景灵活配置,降低️40%建设成本。

展会期间,川润股份同步启动“智慧应急生态圈”建设,与多家产业链企业达成战略协议,共同推进应急装备️智能化、服务标准化、产业协同化发展。

️从能源装备向应急装备

️川润的技术沉淀与跨界创新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的现代化应急能力体系。在此背景下,超万亿规模的应急产业市场成为企业追逐的新一个“蓝海”。

作为33年专注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的代表,川润股份此次从能源装备向应急装备,既是技术积累的必然,也是市场需求的驱动。“我们每年投入️6%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拥有️400余人的研发团队,每年取得不少创新成果——比如,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曹林说,应急仓的研发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将液压控制、抗干扰通信等工业技术民用化,“就像把飞机引擎的精密控制技术,用在了汽车变速箱上。”

这种“技术平移”带来显著优势。“我们用做设备的精度来做终端产品,这是川润的底气。”下一步,川润股份计划基于应急仓自身大容量自供能的特点,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开发产品,如江河流域综合防治仓、林草森林无人值守仓、危化园区无人监测仓等系列产品。

“综合防灾应急仓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曹林表示,公司将持续深化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应急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方向转型升级。以综合防灾应急仓为起点,持续完善应急资源整合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更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为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和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手记:

在川润股份,“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标语格外醒目。从液压设备到智能应急仓,这家企业用33年研发沉淀,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工业技术与民生需求碰撞,产生的不仅是商业价值,更是守护城市安全的“科技盾牌”。正如曹林所言,“应急仓不是终点,而是川润‘技术为民’的新起点。”这款“郫都造”装备,正以科技之名,为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四川方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