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印度“超越中国”梦想破灭,频频受挫的背后
一直以来,印度都不乏“大言不惭”的宣言,频繁提到要“超越中国”。然而,现实却给了印度当头一棒。在前线频频受挫的同时,印度在技术上也屡屡闹笑话,尤其是在“偷师”中国技术的过程中,屡屡碰壁。
早前,印度以10亿美元的高价从中国购买了8台先进的盾构机。原本想借此提升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但当中国的工程师前往协助安装和调试时,印度方面却拒绝了他们的帮助。外媒分析,印度此举很可能是想拆解这些盾构机,研究其中的核心技术,从而实现自主生产,进而追赶中国的技术水平。
然而,事情却没有如印度所愿。印度工程师拿到操作手册后,费劲心思钻研了整整两个月,却依然无法弄明白盾构机的工作原理,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都没能掌握。网络上的网友纷纷调侃:“就算给了答案,他们也抄不对。”
一、美制盾构机频频“掉链子”,印度基建梦遭遇重创
2018年,印度总理莫迪在孟买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通沿海公路隧道,目的是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计划理想,但由于印度缺乏先进的隧道建设技术,尤其是盾构机等专业设备,项目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初期,印度并没有选择中国的盾构机,而是向美国采购了多台先进的设备。然而,令印度大失所望的是,这些从美国购买的盾构机在投入使用后问题不断,出现了卡顿、故障等种种问题,有时甚至完全停机,严重拖慢了基建进度。
美国高端技术产品频繁出现问题并不让人意外。在过去,像美企阿斯利康、辉瑞等公司推出的降尿酸药物也曾面临类似问题,虽然被市场热捧,但很快便因副作用被FDA警告。因此,印度面临美国盾构机的故障问题时,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然而,问题更加严重的是,在印度多次报告故障并请求技术支持时,美国方面迟迟没有派遣工程师来解决问题,导致印度多个重要项目被迫暂停。
根据《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在等待美方技术支持的182天内,印度的项目损失高达2.3亿美元。印度的基建梦,显然被美方的拖延重重打击。
二、回头求助?印度转向“中国制造”
经过与美国盾构机的合作失败后,印度意识到如果没有有效的盾构机,未来的高铁建设将举步维艰。于是,印度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寻找解决方案。
中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在全球基建项目中屡次亮相。针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国盾构机配备了大尺寸切割刀具,具备强大的岩石破碎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极大地提高了建设效率。在孟加拉国的“国父隧道”建设中,中国研制的12.12米直径盾构机成功突破了复杂的地质条件,解决了覆土浅、水土压力大等问题,成为南亚首条水下隧道的关键设备。
中国的盾构机不仅技术领先,而且价格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国际市场上,类似规格的进口盾构机价格普遍较高,而中国同规格的产品仅为其1/4到1/5,性价比极为突出。例如,直径10米的盾构机售价仅为800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进口设备的价格,堪称“白菜价”。
英国《卫报》曾发表评论,称“中国盾构机以颠覆性的价格重新定义了全球基建规则”,中国在国际市场的技术和价格优势,已经引领了全球基建发展趋势。
三、试图“偷师”中国,印度组装遭遇难题
印度购买中国盾构机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着“技术复制”的野心。印度工程师在盾构机的组装过程中,频频以“监督进度”为由,偷偷观察中国工人的操作,试图模仿并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面对三台直径超过12米的大型设备,中国原本提议派遣技术团队协助组装,但印度方面自信满满地拒绝了这一提议,并声称自己完全能够独立完成组装工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中国还特地在零部件中附上了详细的组装指南,并提供了远程技术支持。
然而,现实却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尴尬。三个月过去了,零部件依旧原封不动地堆放在工地上。印度的工程师面对复杂的液压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时,束手无策,完全无法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团队在自行组装过程中,不仅没有完成组装,反而导致了关键部件的损坏。
最终,印度不得不再次向中国请求技术援助,整个“偷师”的计划彻底失败,成为了笑话。
结语
印度试图借助中国的技术力量,却屡次因自身的能力不足而受到挫折。从美制盾构机的故障,到“偷师”中国技术的失败,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梦想始终未能实现。尽管印度宣扬“超越中国”的口号,但现实中的技术差距和经验不足,已让其屡屡碰壁。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