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立美】第九届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暨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在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隆重举行
5月17日,第九届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暨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在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顺利举行。
本届活动由广东省电子学会科普教育分会、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学会主办,东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创造性劳动专业委员会承办,珠三角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共同体协办。
来自珠三角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中小学校、科技教育机构,以及珠三角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共同体组成单位的128个单位、671支队伍,948名选手参加了本届活动。
【开幕式】
奏响科技劳动教育的强音
上午9时,活动在精彩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序幕。
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学会会长罗隆、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带头人高星原、广东省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主持人周小江、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创造性劳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亚骏等领导和嘉宾,在东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玮、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林的萍的陪同下出席开幕式,并共同按下启动键,宣布本届活动正式开幕!
开幕式上,张玮副主任上台致辞。张主任表示,莞城始终以“学在莞城”为教育品牌,坚持“劳动为基、创新为翼”的育人路径,将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莞城建设小学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围绕“力行·立美”的办学理念,投入充足资源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多次承办市级科技节、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等活动,并在省市级科技竞赛中屡获殊荣,为青少年探索科学创设鲜活课堂。
张主任认为,本次活动既是对莞城“科技劳动教育”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区域协同育人的有力推动。她希望通过打造智能机器人竞技、创意拼搭等劳动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让“以劳启智、以创促学”的理念在莞城落地生根;她期待,通过专家研讨、师生交流,进一步凝聚“科学教育共同体”的智慧,为珠三角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罗隆博士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罗博士指出,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暨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的开展形式丰富:既有有专家讲座,也有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还有智能器人交流活动项目展示。九届活动共有近1万人次师生参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子。
罗博士向大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把活动打造成珠三角地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新平台,打造特色;二是希望广大师生用好活动的平台,以活动课程化思维推动项目在学校常态化开展;三是希望活动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爱科学、爱劳动种子,提高同学们对未来发展的认识。
开幕式还为在第九届科技劳动教育论文与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奖的教师进行颁奖。据了解,自3月31日发布通知以来,论文与案例征集活动得到广大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学会会员与名师工作室的积极响应。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科技教师的科技论文和案例90篇,主题涵盖“科技教育与创造性劳动教育融合”“人工智能课程实践”“创意编程”等。
经过专家评委们严谨细致的评审,14 篇论文(案例)获一等奖,18 篇获二等奖,21 篇获三等奖。其中,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的科学教师赖妙榕老师、江坤凤老师获二等奖,蔡希玉老师获三等奖。
【交流活动】
多维度竞技激发创新思维
除了开展科技劳动教育论文与案例征集活动,本届活动还以“科技赋能劳动”为理念,举行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
活动上,128个单位、671支队伍、948名选手分成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在无人驾驶机器人接力赛、智能无人车行驶积分赛、迷宫逃脱、智能快递、机器人DIY擂台赛、轨迹竞速赛-重走长征路、传感器与科技创新挑战赛、创意拼搭共八大竞赛项目中同场竞技,通过编程、拼装、调试等环节,完成无人驾驶机器人接力、智能快递分拣等任务,充分展现珠三角青少年在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融合领域的创新成果。
◁ 请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照片 ▷
无人驾驶机器人接力赛:现场拼装智能车并编写程序,模拟城市道路场景。
◁ 请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照片 ▷
智能无人车行驶积分赛:模拟车辆在特定场地按交通规则行驶,完成道路行驶、过桥、过红绿灯等任务。
◁ 请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照片 ▷
迷宫逃脱:机器人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进行避障,经过路线规划,到达终点。
◁ 请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照片 ▷
智能快递:组装编程智能物流车,模拟快递场景完成货物装载、运输、卸货等任务。
◁ 请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照片 ▷
机器人DIY擂台赛:2名选手遥控2台机器人,在擂台赛场抢资源、守擂台。
◁ 请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照片 ▷
轨迹竞速赛-重走长征路:通过编程使机器人在模拟长征路场景中从起点到终点,感悟长征精神。
◁ 请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照片 ▷
传感器与科技创新挑战赛:根据案例现场搭建、编程并演示答辩。
◁ 请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照片 ▷
创意拼搭:选取3个案例进行现场搭建并演示答辩。
经过激烈角逐,各竞赛项目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并在活动上对获奖者进行颁奖。
◁ 请左右滑动浏览颁奖照片 ▷
参赛学生纷纷表示,本次交流活动不仅让自己将所学的科技劳动教育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还为大家搭建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今后将继续探索科技与劳动的奥秘,追求科学梦想。
【研讨会】
共探科技劳动教育融合路径
活动同期举办第九届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会。
来自东莞、深圳、惠州、河源、韶关等地的名师工作室、教育家培养工程工作站的带头人及成员在研讨会上进行科技劳动教育工作交流。
广东省科技教育何远志名师工作室(东莞)主持人何远志开展主题为《基于“C-POTE”模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以“探索一粒米的生命旅程”为例》的经验分享。
东莞市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工程邓汉盘工作站成员苏丽冰围绕《写好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提炼与写作模板》作经验分享。
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王国强,围绕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劳动教研体系(河源)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向大家分享河源区域经验。
韶关市武江区赖秀秀中小学劳动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赖秀秀以《劳动教育中的快慢共生》为主题,介绍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
河源市小学劳动教育学科兼职教研员黄雪花围绕主题《舞动非遗 不“漆”而遇》作说课分享。
河源市源城区劳动学科兼职教研员诸科花以《笑润唇间——制作润唇膏》为题,作科技劳动教育融合案例的分享。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深圳)带头人周小江,以《做一盏航灯,为湾区少年点亮AI梦》为题,为大家分享科技育人经验。
东莞市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工程邓汉盘工作站主持人邓汉盘,围绕《东莞中小学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与大家进行工作分享与交流。
广东省中小学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坊主持人郭丽萍以《点燃兴趣火种,解码创意实践——以“独具慧盐”为例》为主题,分享主题式融合创新育人项目研究成果。
听完以上老师的分享,罗隆博士作点评。罗博士首先对大家对本届活动的支持与参与表示感谢。他为大家对科技劳动教育工作的情怀和用心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家继续进行挖掘与探索,取得更多教研成果。他希望珠三角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共同体能够联合开展更多活动,促进各地师生的交流。
第九届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暨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是一场教育的盛会,其顺利举行标志着珠三角地区在推动科技与劳动教育融合、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科技赋能劳动,创新引领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劳动教育更加蓬勃发展,涌现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未来科技人才!
责任编辑:刘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