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TV+科幻新剧中的机器人,梦想是远离愚蠢人类,独自安静刷剧!
Apple TV+新剧《杀戮人机》的主角,是否可以说是科幻史上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角色?这位安保机器人没有生殖器,体内却内建了各种致命武器。但它的愿望非常朴素:“我真正想做的,就是一个人安静地刷剧。”
在这部剧的第一集里——该剧由保罗·韦兹和克里斯·韦兹改编自玛莎·威尔斯的广受欢迎小说系列——“谋杀机器人”(它私下为自己起的名字)设法破解了体内强制服从人类命令的控制模块。而它最先做的事情就是:下载几千小时的连续剧,一边盯着屏幕一边对人类客户的絮絮叨叨充耳不闻。
它尤其喜欢一部名叫《圣月浮沉录》的剧,我们在剧中也能时不时看到这部“剧中剧”的片段。这是一部太空歌剧式的肥皂剧,画风极其夸张,但别试图劝“谋杀机器人”换台——它爱得要命。
小说完全从“谋杀机器人”的视角讲述,它在沉迷《圣月浮沉录》等剧的过程中,意外地对人类的行为与情感产生了某种理解——并因此屡屡失望,因为现实中的人远不如剧里那些按剧本行动的角色那样方便预测和可爱。
小说的风格偏向正统科幻,带点干巴巴的幽默。而韦兹兄弟在改编剧中,除了保留“谋杀机器人”的内心独白,也加入了不少来自它最新客户们的视角——一群情感丰富、强调共情的科研人员,他们来自一个社会-主义自治集体,对掌控银河这一片区的大型企业感到极度反感(顺便一提,这个机器人是他们从那家公司租来的)。
剧集整体更像是一部轻喜剧,夹杂着间或的动作、悬念与情感时刻。(每集长度通常在半小时左右,甚至更短。)
这种语气与类型上的转变之所以能成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斯卡斯加德。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比原著所描绘的“无性别、无性向”的机器人更传统的选角。但回顾他早年在美剧《杀戮一代》中饰演的军人“冰人”,再到近期在《继承之战》中饰演的冷漠科技高管,他常常带着一种“不太像真人”的气质,仿佛自己也是从流水线里出来的。
他为“谋杀机器人”配音的旁白既有喜感,有时候甚至出人意料地温柔。他诠释的是一种“好像有点像自闭谱系”的行为模式:害怕眼神接触,搞不懂社交暗示,一旦有谁对它表现出亲密甚至调情,它只想尖叫:“赶紧把我熔了吧!”
人类客户这边的表现则有些参差不齐。领队“门萨”一角颇具存在感,她患有惊恐发作,是团队中最愿意理解并帮助这位人工同事的人。另一个成员“古拉辛”是一位被强化改造过的人类,身上的机械植入物让他天生对这个“不寻常”的安保机器人心存戒备,他的表演相当克制但有效。而“康克尔”饰演的另一支队伍的成员,在几集中与门萨一行暂时结伴同行,也带来了些许轻松气氛。
不过,剧中还有一条支线剧情——“平丽”和“阿拉达”这对恋人决定尝试与“拉希”组建三人恋——这部分就显得太过用力,活脱脱像从某部情景喜剧里硬塞进来的桥段,和整体基调有些格格不入。
(注:关于《圣月浮沉录》的呈现效果,观众感受可能大相径庭,尤其是熟读原著的人。一位深爱小说的朋友就觉得剧中的呈现过于胡闹,远不如他脑海中的版本丰满。我个人一直倾向于认为,玛莎·威尔斯在书中反复提到这部剧,是为了暗示“谋杀机器人”的品味其实挺差——或者说,它作为一个刚开始学习情绪的新生命体,自然而然会被那些最浮夸、最套路的剧集吸引。)
但一旦真正的威胁出现,而“谋杀机器人”不得不挺身而出救这帮“蠢客户”时,危险感是实打实的。动作场面编排得也很到位——既紧张刺激,又带着几分喜感,毕竟它是一款接近淘汰的老旧型号,经常被更先进的机器人或外星对手碾压。
而当剧集开始触及真实情感——无论“谋杀机器人”自己是否能感受到——观众是会被打动的。
《杀戮人机》并不是对原著的完全还原——而且它本身太过调皮讽刺,恐怕并不符合“谋杀机器人”本人的观剧口味——但作为一个独立作品,它依然足够有趣、也非常解压。如果真要说还有什么能更上一层楼的,那大概是它当初要是真用了“谋杀机器人与它那些自私、忘恩负义、嬉皮士客户”这个长剧名标题,可能会更让人拍手叫好。
《杀戮人机》前两集5月16日上线Apple TV+,之后每周更新一集。整季共10集,我已提前观看完毕。
By Alan Sepinwall
From Rolling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