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彻底害怕了?微博关注100天以上才能评论,数百车主要求退车
️[下雨]雷军又又出事了,车主维权的事情还没有结束,雷军又突然把社交账号的评论区开启了限制,看来这次他是真的顶不住压力了。
️从高速智驾出事,到私自限制马力,再到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一路顺风顺水的小米汽车,似乎要被前期巨大的流量反噬了。
️雷军这是真的要退网了吗?小米这次是否能度过危机?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偷偷限制马力?当初发布SU7 Ultra时,小米将“1548马力”作为最大亮点反复强调,许多用户正是看中这一超越特斯拉Plaid,媲美传统百万级超跑的数据,才决定下单,毕️竟在30多万元的价位能拥有如此动力,怎么看都是性价比之王。
然而车主们在实际体验中却发现,自己并不能一上车就享受到全部性能,小米悄然在4月底推送车机系统更新,新增圈速考核解锁马力机制,️也就是说车主必须在指定赛道上完成官方规定的计时挑战,并取得合格成绩,系统才会放开马力限制。
限制解除车主才能享受全部1548马力,否则车辆最高只能输出大约900马力,从安全角度看,这一设定或许有其合理性,毕竟极高马力意味着更高风险,️如果滥用于公共道路,确实容易发生事故。
但问题在于这一限制并未在购车前向用户明确告知,而是在交付后通过系统更新悄然上线,带有霸王条款之嫌,很多用户质疑,️小米是在交付后偷偷换合同,将核心配置变成附加挑战。他们认为,自己花的钱应该是买了一个随时可用的超跑,而不是成绩达标才发车的赛车游戏。
️舆论迅速发酵,马力锁,动力诈骗等标签迅速占据热搜,车主纷纷晒出购车合同,宣传截图,指出小米在产品说明中并未提及这一机制,属于典型的消费误导,尽管小米方面尝试澄清称该功能出于安全考虑,️但在用户看来,这是一种事后加码式的不透明操作。
有人更直言:️你可以买我性能最强的车,但不能擅自决定我能不能用,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远程更新,修改车辆的控制逻辑,但这种车企全权决定的能力,若缺乏边界与告知机制,️就可能演变为对用户权利的侵犯。
虚假宣传材料?
如果说马力锁引发的是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兑现的质疑,️那碳纤维风道盖事件就是让小米汽车彻底失信的事件,小米汽车提供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作为4.2万元的选装件,在早期宣传中重点突出了其风道贯通设计与“空气动力学优化作用。
不少车主在下单时正是冲着这些性能提升才愿意花费不菲的选配费用,然而在车辆交付后,细心的车主却发现了端倪,️量产版的前舱盖虽然表面造型看似保留了风道结构,但打开内部检查后却发现,所谓的“贯通风道”并不存在,风道只是表面凹槽,并不具备空气通流功能。
换句话说,这一高价组件其实只是一个外观件,对车辆性能提升几乎没有实质帮助,这一发现瞬间激起了用户的强烈不满,不仅因为价格高昂️,更因为小米在宣传时曾明确强调功能性,很快关于“虚假宣传”的指控在社交媒体上蔓延开来。
️不少车主联名发布公开信,要求小米正面回应货不对板问题,并提出退换货或赔偿要求,小米方面很快回应道,确实在量产过程中对风道结构进行了调整,但初衷是为了满足量产工艺与成本控制,并非故意欺骗。
为了平息争议,公司给出补救方案:️允许车主退选装,或更换为其他价值相当的配置,但这次用户的愤怒并未因此平息,许多车主指出:关键不在赔多少钱,而是被当成傻子糊弄,️补偿方案虽然诚意十足,却无法弥补被欺骗的感受。
更具冲击力的是,一批核心用户发起联合退车行动,要求以合同欺诈为由解除购车协议,️小米汽车从曾经被吹捧的科技范儿爆款,一夜之间变成了设计不实的代表,这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失误,更是品牌信任的系统性动摇。
要知道,对于一款新品牌的高端车型而言,早期车主的信任是极其宝贵的社会资本,一️旦这种信任出现裂痕,品牌恢复期可能比想象中更长。
雷军真的要退网了?
️就在5月14日,很多人发现了雷军把微博设置成了只有关注超过100天才能评论,多家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报道,雷军一直是小米品牌背后的灵魂人物,在智能手机时代,他代表性价比的极致表达,在造车时代,他又亲自站上发布会舞台,成为情怀营销的第一推手。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当一个品牌与创始人绑定得过于紧密时,成功容易放大,但失败也更容易被归咎于个人,此次小米汽车的争议,让雷军神话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5月10日,雷军在微博更新动态,️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业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并表示因情绪低落而暂停出差与社交活动,这条动态本意是寻求理解与支持。
但部分网友却不买账,评论区不乏️你可以停更,但车主的问题不能回避的质问,事实上雷军本人并不可能对每一辆车的零部件与细节都亲自把关,但问题在于,️小米此前营造的雷军亲自参与,事事过问的形象,已经让用户默认他要为所有问题负责。
一旦产品出了问题,责任链条自然也会指向他个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小米汽车的遭遇也折射出个人流量宣传新产品模式的风险,️当企业创始人被塑造成近乎偶像化的存在时,一旦出现差错,舆论反噬会变得异常猛烈。
这种情况与饭圈文化非常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舆论的极端性,在支持者眼中,雷军是“真诚的企业家,而在批评者眼中,他就是️披着理想主义外衣的营销高手,未来小米是否能够走出当前困局,关键不在于雷军说了什么,态度多么诚恳,而在于是否能从根本上重建用户信任。
️雷军依然是那个雷军,小米或许还是那个小米。但如今的公众,已不再满足于相信你,而是要看你如何做。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