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无缝互联的鸿蒙世界,鸿蒙电脑给世界多一个选择
️澎湃新闻记者 ️宋一聪
鸿蒙电脑终于来了。
5月8日,华为召开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鸿蒙电脑正式迎来亮相,并进一步释放鸿蒙电脑的操作系统和生态方向的进展。对于鸿蒙电脑,大家普遍在好奇之余也带着期待:这款纯国产的操作系统电脑,表现到底如何?
️一场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
鸿蒙电脑的面世,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市场化的、面向消费端市场的纯国产电脑操作系统,并且是从硬件层到内核层均自主可控的整体系统。对于华为而言,鸿蒙电脑的出现是鸿蒙生态迎来了一块重要拼图,而对于中国IT行业的发展而言,这更是一个值得关注、值得铭记的里程碑。
自从个人电脑(PC)诞生以来,底层核心技术几乎都是依赖外国的。从硬件的CPU,到软件的操作系统,一直都是使用外国科技企业的产品,并且围绕这些核心技术,已经建立起丰富的软硬件生态系统,从外设配件,到应用软件,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些核心技术所构建的。这样的生态系统,反过来又成为了这些核心技术的“护城河”,让任何试图研发同类核心技术的后来者,面临着由于缺少软硬件生态配套导致的“不好用”,甚至“不能用”的困境。
如果说CPU处理器是信息产业的“芯”,那么操作系统就是信息产业的“魂”。在“缺芯少魂”的长期困境下,鸿蒙系统实现了底层技术的突破,再一次打破了电脑操作系统的两极化格局。十年前,华为就开始了鸿蒙系统的攻坚立项,五年前,鸿蒙电脑的研发也被摆上日程。5年内,华为鸿蒙电脑投入巨量研发资金,布局2700多项核心专利,集结10000多名顶尖工程师,联合20多家研究所,一步步突破前行。
如今端出来的成品,其意义远超产品本身——它为中国IT产业链筑起安全防线,更开辟了一条“自主可控+生态繁荣”的新赛道。鸿蒙系统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软硬件生态可供鸿蒙电脑使用,而在未来,其开放包容的生态架构,更为本土软件开发者、政企等电脑应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然,对于一款完全面向民用市场的产品来说,自主可控只是底线和出发点,而鸿蒙追求的远不止这些,更要追求“好用”和“生态”。
️鸿蒙让电脑不再是“孤岛”
一直以来,电脑生态都是基于“个人中心”而打造的,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不同的个人电脑也仿佛是一个个由网线连接起来的孤岛,它们有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和操作逻辑,而随着手机、平板、智能汽车等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电脑与这些设备之间的交互和联系就显得不那么“无缝”和“流畅”,往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使用门槛。
而鸿蒙系统,特别是最新版鸿蒙操作系统5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状况。鸿蒙5从内核重构,通过分布式架构打破设备边界,带来不同设备之间自然、无缝、无感的协同体验。鸿蒙电脑依托鸿蒙5在分布式互联、流畅、精致UI交互等方面的优势,让用户无需重新适应操作逻辑,使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拥有天生一体的一致性体验,使鸿蒙的“超级终端”设备不再是单独的“手机、平板、电脑”,而是一个随你调用的超级设备。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鸿蒙电脑带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此。例如,鸿蒙电脑有个独有的“手眼同行”特性,当你在多设备共同使用时,眼睛看向其他屏幕,再按一下“ctrl”键,鼠标就能快速移动过去,不用再费劲跨屏拖动,让多设备办公更快更方便。
而这次鸿蒙电脑支持了手机、电脑、平板三设备键鼠共享,让更多办公屏幕都可以使用电脑的键盘和鼠标进行控制和操作,极大提升办公效率。华为分享也得到全新升级,鸿蒙电脑与鸿蒙电脑之间也可以通过华为分享,实现大文件的快速传输,目前可同时向4位伙伴传送图片或文件,高效满足办公小组协作需求。鸿蒙电脑也支持接续功能,在路上用手机开会,到办公位上轻轻一点电脑,即可接续开会。
在5月12日的品鉴会上,使用者普遍反映系统的体验非常流畅,各种应用基本都是秒开,交互非常“丝滑”。
而在智能和安全方面,鸿蒙电脑也有着独特优势。小艺智能体首次登陆鸿蒙电脑,它是与操作系统共生的AI,AI能力与底层硬件、软件应用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一系列系统级的助理功能。而在安全性上,鸿蒙内核获得行业最高级国际CC EAL6+证书,是业界通用操作系统内核领域首个6+ 等级认证。此外,独立安全芯片加密、安全访问机制、和加密分享的三重防护机制,保障鸿蒙电脑本地数据应用访问和分享数据等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安全性。
️无缝互联:全场景生态拼图初见成效
鸿蒙电脑是鸿蒙生态的重要一环,它的出现为我们勾勒出了鸿蒙世界的大致模样。
在这个鸿蒙生态圈内,设备之间的生态壁垒正在被打破,桌面生态与移动生态正在深度融合。目前,鸿蒙移动端应用和元服务上架数量已超两万。而在电脑端,已有150多款专属头部应用已经启动开发,2000多款电脑端/移动端融合生态应用加速适配,其中超300款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虽然电脑生态的建设更加艰难,但是如此场景依然让人希望满满。在未来,更多应用也可以很快地升级到适配电脑端的界面和操作习惯的版本,让鸿蒙电脑用户满足日常工作和娱乐的需求。
生态建设上,鸿蒙已具备健康增长的基石:超10亿台鸿蒙设备、2800家硬件合作伙伴,以及超720万的开发者。目前,WPS、小红书、B站、飞书、中望CAD等头部伙伴率先适配,将移动端创新移植到桌面。而从这些首批“护航”的软件应用来看,也基本都是深度融合了鸿蒙的系统优势,为鸿蒙电脑打造了新特性。
例如,WPS深度结合了鸿蒙系统级AI助手小艺,在小艺对话框中,可根据用户生成PPT的指令自动调起WPS AI,自动生成大纲、PPT模版等;飞书遵循鸿蒙系统全场景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实现鸿蒙电脑桌面端的开发,并为消费者带来多端一致的流畅体验;亿图脑图结合鸿蒙系统级AI助手小艺,在小艺对话框中,拖入文件后,小艺将提示用户生成脑图,用户可调起亿图脑图编辑小艺生成的脑图。而中望CAD则依托鸿蒙系统分布式技术实现跨设备无缝协同,从移动端CAD看图大师到桌面端中望CAD应用无缝接续,打造多端互联互通协作设计场景,实现图纸创建-编辑-校审-管理-流转的鸿蒙全场景体验。
除了目前的这些生态成就,在未来,鸿蒙更加开放和友好的合作模式,为国产软件开发企业带来了更加充满想象力的发展空间。鸿蒙系统面向全场景、不同形态终端提供统一的开发工具、开放能力,能够帮助生态合作伙伴降低开发时间成本、人力投入,实现电脑软件应用的高效开发。对于开发者而言,手机端的移动生态应用能够迅速、低成本地迁移到桌面端上,对于其拓展用户,拓展应用场景都有着极大的助益,也是国产软件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行业视角看,鸿蒙电脑的上市将为国产操作系统开辟全新赛道,为本土软件开发者、政企等电脑应用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IDC数据,2023年中国PC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但国产操作系统份额不足1%。鸿蒙的入场,不仅为本土供应链企业注入信心,更可能催生出一个万亿级的自主生态市场。
随着鸿蒙生态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将加速吸引中小开发者与创新企业入场,形成“技术开源-商业变现”的正向循环。加入鸿蒙生态,也将是每个软硬件厂商的必选项。
️未来的目标:鸿蒙化
通过完成鸿蒙电脑这块拼图,我们终于得以一窥华为真正的布局:鸿蒙化。
从手机、平板的移动端,到汽车、家居的生活端,鸿蒙正以统一的开发框架和分布式能力,渗透至数字生活的每个角落。这种全链路自主可控的生态,不仅关乎商业竞争,更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核心保障,是构建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科技生态链的重要基础,这就是“鸿蒙化”的初衷,同时也是即将到达的彼岸。
而在宣传上,华为的“鸿蒙化”,更侧重在提供用户“第三种选择”。它既规避了直接对抗的风险,又以差异化体验吸引用户。例如,星盾安全架构通过三重防护机制(独立安全芯片、隐私模式、应用源头管控),直击企业用户的安全痛点;而面向普通消费者,无缝互联与AI赋能则成为差异化卖点。
️结语:
正如华为所一直呼吁的——“独行快,众行远”。短期来看,鸿蒙电脑为电脑市场提供了更安全、更智慧的选择;长期而言,它标志着中国自主IT生态圈的破茧,这个生态圈的成长需要全行业的参与:开发者可借助鸿蒙的开放工具降低适配成本;企业用户可通过早期合作抢占生态红利;普通消费者则能以实际使用反馈推动体验优化。在这个生态圈里,万物生发,未来必将迎来不同的科技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