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延动力机器人卖爆,创始人姜哲源:商业化才能活下去
️文/Leon
️编辑/cc孙聪颖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大赛上,一台身高1.2米左右的小个子机器人在奋力奔跑着。与其他参赛机器人不同的是,这台松延动力N2身边没有辅助人员跟随,迈着稳健的步伐第二个跑到了终点。
在赛场外围,一个绑着“必胜”头带的年轻人在助威加油,他就是N2的创造者之一——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我们准备了一个月,没想到第二、第三名都是我们家的。”姜哲源兴奋地说道。
出色的成绩和稳定性,让松延动力机器人火速出圈。打铁趁热,️这支由清华、中科院、浙大学霸们组成的年轻团队,开始加速商业化落地。
5月11日,北京昌平,松延动力召开了主题为“携手共创 共赢未来”的生态战略启动大会,《华尔街科技眼》作为受邀媒体,近距离感受了人类与机器人共处的“近未来”生活场景。值得一提的是,松延动力在会上宣布机器人大定突破1000台,并描绘了相对清晰的商业化目标。
️98年清华学霸,勇闯机器人赛道
机器人创业圈不缺学霸,但像姜哲源一样孤注一掷的人并不多。1998年出生的姜哲源今年才27岁,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之后进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图:松延动力N2和创始人姜哲源
2023年,在AIGC产业的带动下,具身智能的概念开始兴起,涌现了一批年轻的高知创业者,其中不乏清华学霸。凭借着专业对口、热情以及家人的支持,姜哲源毅然决定辍学创业。 “我和合伙人(张世璞,松延动力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问爸妈要了一点钱,凑出来差不多小100万,租了一个民房,当时什么都没有,很苦。”姜哲源回忆道。2023年9月,松延动力正式成立。
姜哲源的创业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姜哲源决定辍学创业时,导师颇感惋惜,毕竟风险难评估。于是,导师拜托清华校友、SEE Fund管理合伙人马麟(该基金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天津电子院共同推动发起设立),约姜哲源吃饭开导,结果马麟反而被打动,吃完饭便决定投资。“他(姜哲源)很有那种冲劲,兼具技术理想与商业嗅觉,我觉得一定要支持这个项目,否则我会后悔。”马麟回忆道。
图:资方代表SEE Fund管理合伙人马麟
创业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一旦找准了方向和节奏便会势如破竹。松延动力的团队目前为70人左右,核心团队成员来自清华、浙大、中科院等知名高校,涉及硬件、算法、运动控制等多个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用姜哲源的话来说是“实战型团队”。
在2023至2024年期间,松延动力相继开发了双足人型机器人N系列和E系列、仿生机器人头Hobbs、通用型人形机器人Dora,攻克了多地形行走、面部多自由度表情等技术难点。在资本市场,松延动力也收获颇丰,获得了北京政府引导基金、北京未来科学城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认可。姜哲源在采访中透露,目前松延动力5轮累计融资金额数亿元。
进入2025年,松延动力在3月发布了运动机器人N2,连续后空翻的演示令人惊艳,开始在网上有了一些名气。而参加完马拉松比赛后,️N2的人气一飞冲天,大定突破1000台,这个成绩在行业内之前也只有登上春晚的宇树机器人能做到。
动图:N2现场演示后空翻
当下,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事实上,已经有机器人独角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比较出名的如达闼机器人;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也不止一次看衰该市场,宣布今年初开始退出相关投资。
姜哲源在谈到这个事件时表现得很淡然,也丝毫不避讳谈及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泡沫,而是给出了他自己的见解和对策,《华尔街科技眼》将其总结为——发展与商业化并行。
️市场去泡沫化:吹尽黄沙始到金
姜哲源坦言,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暂时存在局限性,还没有到走进千家万户的阶段。而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产业,出现泡沫是非常正常的。️市场在经过大浪淘沙、泡沫破裂后往往会迎来增长曲线,这就要求企业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可以理解为阶段性的商业化布局。
人形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是松延动力目前主攻的两大方向,也代表了松延动力对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应用和市场的思考。
以N2为例,在马拉松赛场上,《华尔街科技眼》便发现松延动力N2的“小个子”有些与众不同,加之展示级版本3.99万元的预售价(科研级售价更高),对比竞品往往1米7以上身高全尺寸机器人,难免让人有些“省料”的感觉。
对此,姜哲源向《华尔街科技眼》回应道:“这个事情我们是从用户价值的角度去考虑的。️目前主要客户来自两个大行业,教育科研和展览展示。对于这两类用户而言,全尺寸并不能带来一些用户价值的提升,产品定价也不会因为尺寸变大而提升。另外,在实际上应用中,全尺寸机器人如果不慎摔倒,对环境和周围人也有潜在危险性。”
实际上,N2的配置也非常主流,包括18个自由度、峰值扭矩150N.m,可实现相对灵活的动作以及最高3.2m/s的行走速度,拥有支撑大模型语音和视觉交互的基本算力。
除了N2,松延动力还发布了仿生机器人的全新女性形象“小诺”。小诺是以仿生人头Hobbs为基础研发的产品,换成了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女性形象。稍微了解仿生机器人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石黑浩在此领域颇有建树,其设计的仿生机器人惟妙惟肖,甚至在2015年还拍摄了电影。相比之下,小诺的皮肤逼真度丝毫不逊色,差异是只有半身。
官网显示,小诺的面部和脖子共有54个自由度,表情十分自然,姜哲源介绍称,一般仿生机器人很难做出嘟嘴的表情,但经过松延动力攻坚,小诺可以自然地嘟嘴,为其增添了几分生气。同时,小诺支持定制化,既可以是东方美女,也可以是英伦绅士,一机千面,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不论是N2还是小诺,市场定位都非常精准,即展示、讲解等,可以应用于研究、文旅和教育等场景;这些场景实际上有不小的需求,包括租赁和零售市场。据姜哲源介绍,目前租赁市场可以占到50%,这与宇树机器人出租火爆的情形相符。
想要发展,先活下来,️人形机器人首先需要实现阶段性的商业化,松延动力深谙此道。当然,松延动力也有推出消费级产品的计划,不过姜哲源卖了一个关子:可能我们会在晚些时候会来公布这个消费级产品。
️市场火爆:红利与风险共生
进入5月,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火爆程度不降反增。“非常缺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近日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表示。不仅如此,王兴兴还表示很多人形机器人企业都爆单了。
除了大定超1000台、正在提升产能的松延动力,乐聚机器人负责人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也表示,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今年5、6月份,每生产完成一台就要直接交付。另据报道称,“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也在24小时倒班赶工。资本市场也受到鼓舞,截至5月13日,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BK1184)较年初上涨约39%,个股如优必选(09880.HK)收盘上涨5.5%。
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93.6%,市场规模有望增至750亿元。不过,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报告中指出,️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面临技术、制造和维护成本等方面的挑战,如部分零部件的强度、电机运行升温等,数据采集和泛化也需要更多时间,
另外,也有报道称目前机器人租赁市场的热度有所下降,(详情见:摔倒的宇树和人形机器人的“求生”博弈)这对于主要依靠融资的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近在眼前的挑战。企业需要更灵活地调整策略,包括调整产品卖点、持续的功能升级等,来迎合市场的需求。
道长且阻,人形机器人企业未来无疑将接受更多的考验。(详情见:理工女造服务型机器人,三年亏8亿,欲赴港上市自救)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召开;紧接着便是备受瞩目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系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举办。目前,松延动力、天工机器人已确定参赛并在备战,还有部分企业已经收到邀请函,人形机器人们同台竞技的盛况将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