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全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
4月21日,走进位于通辽市开鲁县的内蒙古华欣药业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全封闭式智能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经过洗涤、烘干、灭菌、分装、轧盖、包装等程序,一瓶瓶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制剂新鲜出炉,下线待发。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制剂生产线,使我公司实现了从原料药到大容量注射剂及粉针剂的跨越,该生产线年销售额可达2亿元至4亿元。”该公司总经理白素涛说。
据了解,内蒙古华欣药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8月投产,凭借对科研创新的执着投入,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头孢噻呋钠合成方法成功攻克技术瓶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2024年9月,该企业通过兽药GMP认证,凭借原料药与成品制剂双轮驱动,让企业从兽药领域的“追赶者”摇身一变成为“领跑者”。
开鲁县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80万亩以上。丰富的玉米资源为发展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开鲁县锚定建设全国最大的玉米生物合成基地、国家级原料药基地和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基地三大目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引擎,全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
聚焦“水电气讯路”等关键要素,开鲁县持续优化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围绕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社会资本招商等多维模式,靶向对接国内外优质企业,加速延链、补链、强链,构建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依托政务服务工作站,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压缩办事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专班,从签约落地到投产达效实施全周期“保姆式”服务,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目前,通辽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入驻企业有34家,其中投产24家、在建10家,形成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酒精和燃料乙醇、绿色食品药品添加剂及玉米副产品等6个系列160个品种。华欣药业注射剂项目成为开鲁县首个打通医药中间体、原料药、成品药的全链条项目。
“华欣药业兽药针剂、粉剂成品药项目,填补了开鲁县生物医药产业链的空白,实现了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辽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凤军说。
马凤军表示,下一步,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将全力推动抗生素、保健品等多元化医药制剂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成品药集群集聚发展。鼓励开发区企业引进专利药、仿制药、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临床二三期、新上市的药品,同时加快生物新材料、生物基因工程项目的孵化和引进,向着更高端制剂、成品药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使开发区成品药产值力争达到30亿元。
长期以来,通辽市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引导各地各部门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实现玉米合成生物产业由中间体、原料药到成品药突破。积极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从人才、技术、资金、管理、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为企业赋能。
据统计,2024年,全市41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中,民营企业占32家,占比78%。全市39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中,民营企业占33家,占比84.6%。民营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及科技金融贷款分别增长32.5%、27.8%和25.2%,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今年,通辽市将保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刚性增长,优化民营企业创新奖励机制,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在生物育种、生物科技、多元储能、中(蒙)医药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应用性成果,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记者 薛一群 通讯员 吕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