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价,好音色」聊聊Sivga雁头戴式动圈耳机

2025-05-1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自去年开始将视线从便携转向桌面系统之后,我就购入了不少头戴耳机,像是森海塞尔HD800、HIFIMAN HE1000 UNVEILED、金平面GL2000这些口碑热度俱佳的产品就被我陆陆续续收入囊中。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把玩之后,我逐渐发现,这些产品虽然声音很对我的胃口,但外观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冷硬,同时声音也多少偏点素质,很难在聆听时真正让我放松下来。恰好过年期间我借到了朋友的ZMF Verite Closed,这款木碗温润富含韵味的外观质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再想到我手中缺一个偏醇厚声的人声头戴,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寻觅一款偏人声表现的木碗头戴。

但说来简单,市面上多数木碗要么价格昂贵到我奢望不起,要么过于古老素质落后于时代。一来二去之下,我就将目光放在了Sivga身上,它们推出的新品雁,不仅满足了我对于醇厚人声的需求,质感又出挑,售价还仅为1399元,堪称平民价,好音色。

Sivga产品的做工和用料之优秀,我想称为有目共睹,应该是不为过的。而雁作为一款一千多元的入门级产品,也维持了极为扎实的做工和特点,质感也显得颇为突出。它的两只木碗采用原木材质精雕,至于树种虽然没有注明,但根据颜色纹路,我猜应该是北美的胡桃木。其设计线条简约、流畅又不失大气,再加上Sivga的加工手法也是着重强调木材本身的特性,因此雁在观感层面就显得自然又质朴,将原木那种温润、稳重的质感表现的颇为深入。至于细节边缘的打磨、处理也是相当老道细致,像是入门级产品容易出现的毛刺或是水口问题,在这条雁身上是绝对看不到的。再加上五金件诸如伸缩头梁、金属网以及旋转轴等部分的精细电镀与细节设计,使得雁在设计感、颜值以及质感等层面绝对称得上物超所值。

与精致细腻的做工质感相比,佩戴也是雁很值得深谈,且优势相当明显的优点。包裹头梁的材质与耳罩的接触面一样,都采用了绒布材质,使得佩戴、贴面时的体感颇为柔软舒适,能与皮肤更紧密贴合。更重要的是,绒布材质不像真皮那样容易闷汗,因此通气性能更好,更适合在夏天使用,这一点头戴老玩家应该都知道有多难得。如此再加上相当柔软的蛋白皮所打造的耳罩,以及结构简单但调节方式和佩戴角度都相当舒适的伸缩头梁,雁就获得了相当舒适的佩戴体验,轻松体贴无压力,久戴不累。

除去精巧的外观和舒适的佩戴,Sivga在技术领域也有不错的建树,像是多年前上市的声迪黑美人、孔雀,去年推出的P2 Pro等,都是凭借自主技术获得优秀口碑的佳作。不过这也带来了误解,我在许多群里看到,很多朋友都以为Sivga只以平板振膜技术见长,实际上它们在动圈领域也有很深厚的研究,像是鸾、SV021、黄莺都使用Sivga自主研发的动圈单元。雁也是如此,这颗50MM动圈采用了镀钛悬边加有机碳纤聚合物的球顶,声音风格细腻温润。再加上铜包铝线音圈、大尺寸磁路以及多开孔的喇叭支架等技术的加持,雁就体现出温暖、稳重但又不失清晰度的声音表现,尤其是中低频段的人声感染力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之所以这样评价,主要还是因为雁的声音风格、特点以及音色与市面上多数产品有一定区别。尤其是低频,相对于时下比较流行的,喜欢通过下潜深度、回弹速度以及动态等素质指标强调感官刺激和表现力的路数不同,雁更多是通过温暖的音色、丰厚的氛围感与舒适的包围感,营造流畅宽松的听感,使听者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温暖与韵味。这与通过硬素质堆砌出的压迫力与瞬时刺激有本质区别,相比之下更值得细品玩味。

不过讲到这里,不免会有朋友认为雁是个偏暖润向,强调染色、听感但不在意素质的“暖糊”产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雁为了听感的悦耳确实进行了尺度不小的暖润向染色,但其硬素质如解析力,信息量等方面并没有因此而落入下乘,依旧是符合价位甚至高于其售价的,绝不会“暖糊”。只是它体现素质的方式算是柔中带刚的类型,突出韧劲,因此各种细节会被自然而然的“化”在听感中,并不以某些“指标”性的表现来强调自身的素质,因此带给人的感受就是更重味道不重素质。实际上,在应当体现揭示力和还原力的时候,雁都能做到精准还原,将各种弱音、泛音细节表现的清楚明白,该有的细节丝毫不缺失,同时还会将其包裹于听感之中,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诠释。这样的表现方式不仅更利于聆听,音乐性更足,同时也杜绝了因强调素质而带来的瞬时刺激,更显耐听、舒畅、悦耳,算是充分照顾听感,但又不舍弃素质。私认为这比单纯堆砌素质达到的所谓“质感”要更具音乐性,更利于欣赏。

强调音乐性的细节处理,相应的也就带来了更照顾整体的声音表现。虽然就能量分配的角度来看,雁是一个侧重中低频表现,相对强调下盘存在感的调音路数。但从实际听感来讲,其实我并不会将注意力过多放在它的低频上,尽管它的低频量确实是比较丰沛的,下潜深度客观来讲也算得上深厚。至于原因,就是它通过温暖蓬松的音色,还有控制恰当的弥散感,将低频与其他频段致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舒适恰当的听感。此时略显丰腴的低频量感不仅不会干涉到整体声音的和谐度,反而能充分放大低频对于声音饱满度的影响,将包围感和氛围感再作强调,如此一来,雁就获得了足够丰润饱满的声音框架,对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有不错的表现力。甚至以个人听感来讲,如果只是用来听流行,雁与鸾、P2 Pro这些定位更高些的头戴相比也没有太大差距,在男声尤其是在港台、欧美系男声的表现力犹有胜之。

能有这样的流行表现,除去低频所提供的丰厚氛围感之外,中频本身的优秀其实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而这也是雁与时下很多侧重流行表现的头戴耳机所不同的地方。现如今许多产品想强调流行表现,最常见的调音手法就是提高中频人声的厚度密度以作出凝实感,从而加强真实感、临场感,突出人声感染力。不过,这样处理的效果虽然很明显,但也容易让中频能量过分突出,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和谐与耐听。雁的处理方式与这种思路有些出入,它的密度和厚度严格来讲并不算非常强调,更多是凭借单元本身,那种温暖又透着些蓬松的音色来诠释人声质感,听感就显得更放松惬意一些,压迫感很弱。此时再配合上稍近的人声距离、略作放大的口型以及凸显醇厚感的中频人声,听感就更显得舒畅。

当然,这样注重音色而非单调素质的处理方式,不仅大幅度增强了雁的流行人声,其实对于器乐表现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前文说过,雁虽然能量分布偏中下盘,但由于更注重整体表现,低频对于高频的遮掩并不算明显。因此它的高频亮度、泛音以及高频延伸仍旧保有不错的表现力,拿来欣赏弦乐也不会有不够用的感觉。不过,考虑到雁为了悦耳,进行了比较大程度的暖润向染色,因此相对而言更擅长表现爵士乐、室内乐以及歌舞剧等侧重气氛表现的曲目。

至于搭配,从雁的配线是一条3.5毫米单端线我们就能了解到它的推力需求不高。实测也确实如此,像是推力比较充沛的解码耳放小尾巴如艾巴索DC-Elite这类产品,就足以将其推出框架,且声场规模不局促,可谓不挑前端,易于满足。但相比于推力,其实前端风格对发挥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点,考虑到雁本身就具备着偏暖一点的声音底色,前端最好搭配较为中性,不强调味道的器材,像乐图菊花台,亦或解码耳放一体机钰龙DA1,都是能保留住雁宽松温暖的特性,且能进一步发挥潜力的好搭配。

平心而论,其实在收到雁之前,我对于这款产品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毕竟仅售千元左右,还使用了造价不菲的实木工艺,在声音上非常有可能缩水。但在试听之后,它还是给了我相当大的惊喜,那种将素质花在听感之中,不着痕迹、不漏锋芒,以暖润体贴的音色增强感染力的人声表现很能打动我。再加上不吃推力易于满足的特性,更是对便携党非常友好。在我看来,如果屏幕前的朋友想在入门级产品中选择一款人声优秀,且质感在线的头戴耳机,那么雁绝对值得考虑。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