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个维护人员被三级领导调度!运营商管理如何破局提效率?

2025-05-1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先说说某通信企业光缆抢修现场那事儿啊。有个技术员正蹲在沟渠边上,操作着熔接机呢,结果“嗡嗡嗡”,三部手机一块儿震动起来。好家伙,分管副总、部门总监、项目组长,都通过视频连线找过来了。这场景,看着就挺荒诞的,其实也反映出运营商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你看啊,现在运营商这种金字塔式的权力架构,都快变成效率的“大黑洞”了。科层制本来是为了让工作更专业才搞出来的,可实际上呢,却变成了推卸责任的“工具”。

就有个省公司做了个调研,发现省级决策得经过7级审批呢。而且啊,同层级的领导数量是技术骨干的3倍。这逐级请示都成铁打的规矩了,一线人员碰到突发故障的时候,宁可拖着不抢修,也得等着领导在虚拟会议室里达成一致意见。

还有更离谱的事儿呢,这种对风险的过度害怕,居然还搞出了逆向淘汰。那些踏踏实实解决问题的工程师,晋升得慢吞吞的;反而是那些特别会协调、特别会“来事儿”的岗位,干得顺风顺水的。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就提醒过,当一个组织老是用开会讨论来代替实际行动,那危机就已经悄悄埋下了。就说有个5G建设项目吧,就因为有17个会签环节,整整延误了半年。等到最后验收的时候,各个端口的负责人都能拿出完整的过程记录。这形式主义玩得可太溜了,说到底,还是考核体系太看重风险控制指标了。大家都不愿意冒险去创新,就想着怎么证明每个环节都没毛病。

那到底咋破局呢?有必要重新构建一下价值坐标系。比如说,建立个首问负责制,给予首问负责人员决策权,把部门之间的那堵“墙”给打通;再把30%的考核权重,分给跨部门协作指标。还有啊,得给员工留点试错的空间。

据说浙江有个市级运营商就做了个试点,搞了个战区分权,把5G基站选址的权力下放给区域小组了。结果呢,建设效率一下子提升了40%。这就说明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真正的领导力,不是看在会议室里坐什么位置,而是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组织要是老算计着每个决策动了谁的奶酪,那可就偏离商业的本质了。咱或许得重新听听德鲁克的话,效率是把事情做对,效果是做对的事情。把那些多余的权力“缓冲带”都拆掉,学习华为,让在一线能听到“炮火声”的人来掌握决策权,这才是运营商能不能突围的关键一仗。

以上来自通信网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