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的确良”衣服,曾被很多人追捧,后来为何突然消失了?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许多曾经在市场上风靡一时的商品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比如,曾经炙手可热的“大哥大”,那时每个富有的老板都拥有一部,然而如今已经没有人会看它一眼,因为智能手机的超薄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的新宠;又如过去那种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它曾是乡村里领导人物的象征,而如今,每个家庭几乎都有智能电视或投影仪等新型设备。类似这样的老旧物品,许多早已被更新换代,或者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种叫做“的确良”的布料一度风靡全国。在那个物资匮乏、民众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人们普遍面临衣不蔽体的困境,家家户户甚至需要靠缝纫机自己制作衣物,布料还需要凭票购买。当时,一件衣服往往可以穿上好几年,而“的确良”布料以其耐穿、不易褶皱且触感光滑的特点,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这种由涤纶和棉混合纺织而成的合成纤维布料非常受欢迎,每当它上架时,经常会被抢购一空,想要买到都得有点运气。
实际上,“的确良”最早是由广东引进的,这一名字的来历也充满趣味。刚引入广东时,它的名称是“达克龙”,但是由于这款布料做成的衣服色彩鲜艳、外观时尚,广东人常用“的确靓”来形容它,而“靓”是他们用来赞美别人好看的词汇,因此,“的确良”这一名称便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这款面料的代名词。
由于“的确良”受到热烈欢迎且市场需求远大于供应,我国甚至专门从国外进口了生产这种布料的设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物以稀为贵,那时的“的确良”价格并不便宜,许多普通家庭只能在婚礼或其他重大场合才舍得制作一套“的确良”衣物。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够拥有一件“的确良”衣服,那绝对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即便是拥有两件,那也足以在人群中引人注目。
尽管“的确良”具有耐用等众多优点,但它并非完美无缺。它的布料较为硬挺,穿着不够贴身,且因其合成纤维的成分,它的透气性差,穿久了容易让人感到不适。然而,即使面料有如此诸多缺点,它依然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其一,因供不应求,很多人根本无法亲身体验“的确良”的缺点;其二,许多明星也推崇这款布料制成的衣物,进一步助长了它的声势,因此“的确良”依然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进口设备大规模生产“的确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它的生产已变得普及,价格也随之大幅下降,普通家庭也能轻松购买到。这时,“的确良”真正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大众消费的对象。
然而,随着价格的降低和生产的普及,人们的热情却逐渐消退。那些购买了“的确良”衣物的人,开始逐渐意识到,它的舒适度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尤其是在南方,气候炎热湿润,穿上“的确良”衣物几乎无法呼吸,容易让人出汗,而且女孩子们也特别讨厌这种面料一碰水就变得透明,极容易走光。而且,北方的冬季,穿上它冰冷僵硬,根本无法保暖。就这样,从南到北,很多人开始对这种面料表示不满,“的确良”逐渐被市场抛弃。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几件能穿好几年的衣物,纯棉布料开始逐渐取代了“的确良”。“的确良”的缺点愈加突出,曾经被视为优点的耐穿性也已不再具有优势。最终,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历史的一个符号。
到了今天,许多年轻人,特别是00后,甚至不知道“的确良”是什么,这种布料的时代似乎已经彻底结束。尽管如此,市面上依旧找不到一件完全由“的确良”做成的衣服,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事实上,经过改良后的“的确良”以一种新的形态存在。它被称为化纤,通过与其他纤维的结合,转变成了窗帘、床单、短袖等各种其他产品。因此,虽然纯“的确良”做成的衣服已经消失,但它依然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悄然存在。
时代的进步,推动着我们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虽然“的确良”已被许多人遗忘,但它依旧提醒我们,许多曾经风靡一时的物品,虽已被淘汰,但它们的身影依旧存在,只是形式上发生了改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更应学会以平常心对待过去的辉煌与遗憾,不忘过去,珍惜当下,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身边的每一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