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虚拟现实电影的产业实践与多维建构

2025-05-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最近,《当代电影》杂志围绕“虚拟现实、电影与虚拟现实电影”这一话题,组织了一场由业界专家和学术界学者参与的深度讨论。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文涛,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董事长姚中福,HTC中国区业务总裁华晓枫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雯,围绕政策机遇、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内容创新、人才储备等多个角度展开了对虚拟现实电影产业实践的热烈探讨。

近年来,随着VR、AR、MR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虚拟现实影像产品层出不穷,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多维互动体验。但这一领域依然处于探索阶段,面临许多技术瓶颈和发展难题。国家电影局及时发布了相关政策和文件,特别是《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对虚拟现实电影(包括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对制作流程和放映规范进行了规范指导。尽管虚拟现实电影的未来还面临内容创新、商业模式、用户需求和消费场景等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虚拟现实电影作为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全新表现形式,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规划设计师和研究者开始行动起来,未来中国电影的新纪元已经开启,更多跨学科高精尖人才也将在这一领域踊跃加入。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的政策影响与发展方向

周雯提到,2025年3月18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对虚拟现实电影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即通过虚拟现实(包括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制作,采用VR终端(如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观赏,并在电影院等固定放映场所进行公映的电影。这一政策明确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备案和公映许可证,从而开启了“龙标”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赵文涛回忆道,国家电影局从2024年7月就开始关注虚拟现实电影行业,并开始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以应对当时市场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随着政策的发布,VR电影不仅得到了市场规范的推动,还促进了商业化和主流化,也保护了创作者的权益,增强了创作积极性。毛羽副局长曾表示,传统电影和虚拟现实电影将共同绽放,这种信心的注入,让行业充满活力,VR电影的春天已经到来。

周雯还提到,河南广电集团在《通知》的指引下,推出了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和《隐秘的秦岭》,并且在西安开设了全国首家虚拟现实多厅未来影院,这一实践也证明了《通知》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姚中福则表示,虚拟现实行业的“元年”多次被提起,但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一直是发展的瓶颈。而国家电影局的《通知》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技术标准和内容把控,不仅解决了市场上的“IP驻地”问题,还使得VR电影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全国放映。

虚拟现实电影产业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VR电影逐步从追求新鲜感的场景体验,进入到更加注重内容创作的阶段,尤其是在故事讲述和情感共鸣方面,VR电影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华晓枫指出,HTC作为硬件加内容的“双轮驱动”行业标杆,见证了VR电影的崛起,并且认为,《通知》的发布标志着中国VR电影从行业探索到标准化、商业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VR电影不仅对年轻观众具有吸引力,也逐渐成为电影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赵文涛认为,虚拟现实电影的发展不仅限于年轻人,只要观影体验舒适,内容精彩,它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姚中福也指出,传统影院的生存困境十分严峻,VR电影或许能成为电影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尽管目前仍存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但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

关于VR电影的产业链建设

周雯提到,VR电影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对电影产业生态系统的重塑。她指出,VR电影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并且在产业化布局上具有巨大的潜力。赵文涛表示,虚拟现实电影必须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行业才能走得更远。通过优质内容的生产、舒适的观影设备以及健康的产业链合作,VR电影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并为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姚中福也谈到,VR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环节正在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业链。随着《通知》的发布,VR电影的发行渠道也从封闭的影厅环境,拓展到商场、文旅景区等多种场所,打破了传统影厅的空间限制。

未来的VR电影将会更加注重内容质量的提升与创作的深度,随着技术的进步,观众的沉浸体验将会更加丰富和真实。虚拟现实电影不仅会引领电影艺术的创新,还将推动电影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多元的电影观影体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