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描绘的工业废土世界,为何至今仍令人如此着迷

2025-05-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遥远的超未来,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人类设计出名为网络球(Netsphere)的赛博世界,用于改造和操控现实。

然而,一场神秘灾难令大部分人类丧失了用于接入网络球的“网络终端遗传基因”,人类失去了对网络球的控制权。建设者机器失控开始漫无目的地扩大城市建设,令都市陷入混沌无序的状态;安全警卫将没有网络因子的人类视作非法住户,对他们展开无情屠戮。

几千年过去,在这座横跨太阳系的荒凉巨构中,携带重力子手枪的流浪者雾亥(Killy)孤身探索楼层迷宫,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寻找携带网络因子的人类,登录网络球,重建世界的秩序。

这便是弐瓶勉所作的科幻漫画《BLAME!》的故事梗概。其原型短篇于1995年发表,至今已近三十年。

即便在今天看来,《BLAME!》的设定依旧相当前卫,网络球的构思已可见元宇宙雏形;宏大到无法想象的建筑群充斥着粗野主义、黑暗哥特之风,令观者感受到接近窒息的震撼。

弐瓶勉在投身漫画前曾在建筑行业工作。比起人物,他更热衷于描绘巨构建筑,并在这些作画中展现出惊人的天赋。16年的一次访谈中提到,他在创作中往往先画建筑,再考虑剧情。

翻译:在你开始创作一部新漫画的时候,你是先从整体概念入手,思考它大致会讲什么,还是先有某个想要绘制的具体场景,再从那儿开始头脑风暴?弐瓶勉:通常是从我想画的具体场景或情境开始。很多灵感都来自涂鸦。我会先设想好环境——比如说太空船内部——然后再由此向外拓展。至于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我来说都是后续才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所有漫画的故事都是高度即兴创作的原因。

在官方画册《弐瓶勉画集 BLAME! and so on》中,作者更是坦言:或许建筑物才是这部作品的主角。

翻译(有删减):我通过自学开始画漫画,大约有一年时间专注于投稿。那时,我的作品《BLAME》获得了《Afternoon》杂志“四季奖”的评委特别奖。故事内容是雾亥拿着强大的枪,在巨大的建筑物中徘徊,这一点和现在是一样的。虽然当时还没有像连载时那样详细的设定,但作品的基本框架在投稿阶段就已经完成了。

在《BLAME!》中,我最讲究的果然还是建筑物吧。我尝试将无法把握全貌的巨大建筑物置于作品中心,创造出一个无论是谁看到都会觉得是初次接触的世界观。即使在科幻小说中这是理所当然的世界观,但在漫画中几乎没有这样的例子,所以我就想“那不如我自己来画吧”。从某种意义上说,《BLAME!》的主角或许就是建筑物。虽然为了构成故事需要人类角色,但画起来真正有趣的是建筑物和怪物。

另一方面,虽然也有很多“难以理解”的指责,但我并不喜欢清晰、细致地进行说明。我相信只给出碎片化的、最小限度的信息,然后让读者自行想象,这样才更真实。回顾大约6年的连载,完全没有“结束了”的感觉。故事也没有特别的起承转合,它仅仅是截取并展示了原本就存在于那个巨大世界角落里发生的小插曲而已。那只是在那个世界里日常发生的事件之一。

这些建筑设计也为一些游戏提供了灵感,典型的如创世E(NaissanceE,2014),它描绘的世界同样由机器维持与填充,建筑庞大而压抑。

8.5

创世E

免费

1925

当我们凝视这些超构造体(Megastructure)时,瞳孔中反射出的是心中最深处的恐惧。

混凝土巷道间弥漫着黑暗与未知,看似空旷实无容身之处。失控机械建造出难以理解的宏大构造,智能算法支离破碎化身砖墙与管道,压榨苟延残喘下残存的理性。仰望无限延伸、已然成为次自然(subnature)的城市群落,又会惊觉此身之渺小,在巨物恐惧的重压下动弹不得。

对于出生、成长、生活在钢铁丛林中的年轻一代,巨构建筑正好是这些恐惧的完美载体。尽管原始的恐惧体验会随着认知的完善和年龄的增长逐渐消退,但机体仍会记得因恐惧激增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进而被曾经的恐惧源所吸引。

除了建筑,《BLAME!》的人类主角亦令人印象深刻。当今流行文化中的英雄形象多数有吸睛的造型、华丽的招式、热血的台词,以此来吸引观众。雾亥不具备上述的任何一项,其人格魅力也未见消减。

“强大,拒绝死亡”,这是弐瓶勉对雾亥的评价,并说这是他的理想角色。

为寻找网络因子持有者,他行走数千万公里,活动千余年,令空间和时间尺度在这个故事中变得毫无意义。

一趟层间电梯,要花费33天时间才能到达下一层;雾亥在一次遭遇巨大损伤后,竟花费14年时间完成自我修复。恢复行动能力后为发泄情绪疯狂对天开枪,强大的后坐力扯断了他的右臂,只能再次等待自我修复后继续旅途。

这把不起眼的手枪具有最纯粹野蛮的力量,能够发射无坚不摧的重力子射线,射程可达70公里,战斗中往往令雾亥一击制胜。虽然多次脱手,但每次都能被主人找回,堪称雾亥实体化的坚强意志。

在旅途中他极少讲话,多数时开口都是向路人复述他的目标:“我在寻找网络终端遗传因子……”

巨构建筑固然震撼,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验自身之渺小,拯救世界希望之渺茫。雾亥为读者提供了这一视角,同时又以他重力子射线一般的强大意志敲打着读者的神经。

非要说的话,雾亥更像是海明威笔下经典的“硬汉”形象(Code Hero),他的故事或许可以比作赛博朋克版的《老人与海》。弐瓶勉“只给出碎片化的、最小限度的信息”的叙事风格,同样令人联想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不知他当年在美国留学时,是否与这位文学巨匠有所感应呢?或许这也只是伟大作品之间小小的相通之处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入坑,推荐先去看17年的剧场版,设定略有改动,但故事讲得比较清晰。制作非常精良,但是震撼感和原作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先看原作可能会有点失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