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与中国竞争!美国取消NASA月球空间站、火星取样和SLS发射任务
一直以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都是全球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航天和宇宙探索机构,其所取得的成就也一直傲视全球,但在其取得伟大成就的背后,也是美国历届政府给出的雄厚的资金基础给支撑起来的。但是在2025年5月2日,一枚减额24%的“预算炸弹”甩到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头上,让该机构负责人相当抓狂。
特朗普团队于今年5月2日提交了2026财年NASA预算提案,将NASA年度拨款从248亿美元砍至188亿美元,削减幅度达24%。在这份以“击败中国载人登月、率先登陆火星”为旗号的计划中,NASA传统科学任务与深空基础设施遭遇“断崖式”削减——月球门户空间站(Gateway)被彻底取消,火星样本返回任务(MSR)终止,SLS火箭与猎户座飞船开发终止,科学预算近乎腰斩。与此同时,载人登陆火星项目则获得10亿美元新增资金,但资金规模与任务可行性饱受质疑。
这场预算风暴的背后,是特朗普团队试图以“火星优先”战略重塑美国航天霸权,但这场激进改革却引发了科学界、国会与航天工业界的激烈争议:它究竟是应对与中国航天竞争的“破局之策”,还是一场将美国拖入技术断层与战略误判的“豪赌”呢?
一、预算削减的“手术刀”:科学项目成最大牺牲品根据提案,NASA的预算结构被彻底重构:
️1. 载人航天:表面增资,实则拆东墙补西墙
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预算从76.48亿美元增至82.95亿美元,但其中10亿美元专用于火星探索,实际登月任务预算降至72.95亿美元,低于当前水平。
• 关键项目取消:月球门户空间站、阿尔忒弥斯IV之后的SLS/猎户座任务被终止,NASA将依赖SpaceX星舰和蓝色起源的商业系统执行登月任务。
• 国际空间站(ISS)预算削减5.08亿美元,为2030年退役与商业空间站过渡铺路。
️2. 科学预算:从“支柱”到“残肢”
科学任务预算从73.25亿美元暴跌至38.99亿美元,削减幅度达47%,堪称NASA史上最惨烈“科学大屠杀”:
• 行星科学:火星样本返回任务被取消,该项目耗资超90亿美元,旨在解答火星生命存在与否的终极问题;
• 地球科学:气候监测卫星被砍,美国全球气候观测能力或倒退十年;
• 天体物理:罗曼太空望远镜(“广角哈勃”)岌岌可危,该望远镜原计划研究暗能量与系外行星;
• 日地物理:太阳探测任务预算减半,空间天气研究受重创。
️3. 空间技术、航空与STEM教育:全面收缩
• 核热推进、核电推进等高优先级技术项目被砍;
• 绿色航空技术项目终止;
• 1.43亿美元的STEM教育预算完全取消,此前特朗普第一任期曾尝试取消该项目,但遭国会驳回。
二、削减背后的逻辑:财政保守主义、商业航天豪赌与政治博弈️1. 财政保守主义:为国防与边境安全“输血”
特朗普将NASA削减视为1.7万亿美元自由裁量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降低联邦赤字,并将资金转向国防、边境安全等“优先领域”。白宫认为,NASA的科学与教育项目存在“冗余”,通过“财政清算”迫使其优化资源。
️2. 商业航天豪赌:押注SpaceX,但风险重重
• 技术风险:提案将NASA的未来押在尚未完全验证的商业系统上。以SpaceX星舰为例,其开发进度已多次延迟,且尚未通过NASA载人安全认证。
• 战略风险:终止SLS和猎户座飞船开发,意味着NASA将失去自主载人航天能力,彻底沦为商业航天企业的“客户”。
️3. 政治博弈:选票优先,科学靠边
• 迎合保守派选民:削减科学和STEM教育预算,符合财政保守派反对政府在非核心领域投入的主张;
• 转移国内矛盾:通过高调的火星计划,转移公众对经济、移民等问题的关注;
• 利益输送疑云: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密切关系,让商业航天优先政策被质疑为“私人恩惠”。
️4. 对华竞争:以火星为旗号,实则自废武功
特朗普将火星探索包装为“对抗中国航天崛起”的关键一击,但科学预算的47%削减和关键任务的取消,可能让中国在无人探测和科学发现领域反超。
• 月球领域:中国已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并计划2030年前建成月球科研站;
• 火星领域:中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2028年实施火星采样返回,比NASA原计划(MSR)更早。
三、各方反应:从“无奈支持”到“怒火中烧”️1. NASA内部:忠诚表态下的隐忧
代理局长珍妮特·彼得罗称,预算削减将“挑战NASA的适应能力”,但公开支持提案,称其“为月球和火星探索奠定基础”。然而,NASA顾问委员会载人探索与运营委员会主席韦恩·黑尔警告,提案将“终止重返月球、开发资源、建设未来基础设施的计划目标”。
️2. 科学界:怒吼与绝望
• 行星学会(TPS)称削减是“历史性倒退”;
• 美国天文学会警告任务取消将“浪费数十亿美元投资”;
• 多个科学组织联合致信国会,称削减将“对国家空间科学事业造成不可逆损害”。
️3. 媒体:批判与质疑
• 《纽约时报》称提案是“政治豪赌”,以火星为诱饵掩盖对NASA科学根基的摧毁;
• 《华尔街日报》认为,NASA放弃自主能力,转而依赖SpaceX等商业公司,是“国家战略向私人利益让步”;
• 《华盛顿邮报》警告,此举可能让美国在航天领域“从霸主沦为追赶者”。
四、未来影响:美国航天,是破局还是沉沦?️1. 短期:任务断层与技术停滞
• 火星样本返回任务取消,将导致美国在火星生命探测领域失去国际领导地位;
• 地球科学预算削减,可能使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失声”;
• 终止SLS和猎户座飞船开发,将中断美国自主载人航天能力,依赖商业系统存在技术风险。
️2. 中期:商业航天垄断与成本失控
• 如果SpaceX等公司未能按时交付技术,NASA可能面临“无船可用”的困境;
• 商业航天企业的逐利性可能导致成本失控,例如SpaceX星舰开发成本已超预算数倍。
️3. 长期:国际合作受挫与霸权旁落
• 取消国际空间站载人和货运任务,可能引发欧洲、日本等伙伴国不满;
• 中国在月球和火星领域的持续投入,可能使美国失去“第一发现者”的地位,例如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火星采样返回,而NASA的替代方案尚未明确。
五、一场“以火星之名”的豪赌这份的NASA预算提案,本质是一场“零和博弈”的产物:
️• 在财政上,它试图通过削减科学预算降低赤字,但可能因技术断层导致长期成本上升;
️• 在战略上,它试图以火星计划对抗中国,却可能因科学根基受损而失去未来竞争力;
正如《彭博社》所言,这份提案是“一场高风险赌博”。
️消息来源:环球网5月2日报道《特朗普大幅消减NASA2026年预算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