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上硬核科技,双向奔赴

2025-05-0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5、4、3、2、1——启动!”随着全场齐声倒计时,屏幕上的“能量粒子”装置骤然亮起蓝光,无数光点如原子般向中央聚集,人心澎湃。

4月26日上午,2025年“秦山有约·走进美丽核世界”——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核科普知识竞赛浙江赛区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启动。

本次活动是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指导,浙江省核学会、秦山核电、浙江大学核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潮新闻、钱江晚报、浙江老年报承办。海盐县武原中学教育集团近百名学生科普爱好者的参与,更为活动增添了蓬勃生机。

“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自2013年从秦山启航,已举办至第十三届。多年来,赛事覆盖全国近3000所中学,累计参赛人数超过600万,网络传播量过亿,成为首屈一指的全国核科普品牌。

竞赛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专业知识与大众认知

让更多人看到核能的安全与可靠

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毛玉如认为,核安全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而文化是安全最深厚的土壤。在他看来,今天的竞赛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专业知识与大众认知,让更多人看到核能的安全与可靠,激发公众学习核能知识的热情,营造全社会关注核安全、支持核能发展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将以坦诚开放、追求卓越的姿态开展‘魅力之光’,设置线上线下联动环节,覆盖中小学生、高校师生、离退休老同志等社会公众,让更多人认识核、了解核、支持核。”秦山核电党委副书记周启航期待,这场核科普竞赛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全民参与的科学对话,让核科普成为激发科学兴趣、感受科技魅力、提升科技自信的双向 “思维碰撞”。

中国核电党群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说,核科普知识竞赛已经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更是培育创新人才、破除认知壁垒、凝聚社会共识的有力之举,有效架起国家战略与公众认知的桥梁。

他认为,青少年是核能事业的未来,希望他们以“魅力之光”为舞台,以核电科普实践为课堂,既要做核能知识的“追光者”,更要做科技强国的“追梦人”。

2016年竞赛活动的亲历者到杭州

分享“从魅力之光到核电员工”的双向奔赴

“在九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当我攥着浸满汗水的鼠标,面对着电脑上‘魅力之光’核电科普知识竞赛的答题界面时,我绝不会想到这场出于一时兴起而参加的中学生竞赛,竟会成为改写我人生轨迹的重要起点。”陈加伟是2016年第四届“魅力之光”活动的亲历者,现在是海南核电的年轻科研人员,他分享了“从魅力之光到核电员工”的双向奔赴。

陈加伟说,虽然,当时参赛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但在准备过程中,却意外地被核电这门科学深深吸引。

那年夏天,正是陈加伟的母校秦山中学组织他们参加“魅力之光”活动,才有了现在琼州海峡边的核电新兵,这也与秦山的科普工作有关。

启动仪式现场,知识问答互动环节,让气氛越发热闹。

“请看大屏幕!”随着主持人清脆的声音,屏幕上依次跳出问题:

“2025年1月5日是我国核工业创建多少周年?”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在什么地方开工建设?”

……

一个个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问题接连抛出。

海盐武原中学教育集团的七年级学生们在倒计时3、2、1后纷纷举手抢答,脸上满是对掌握正确答案的兴奋。

一位男生抢到回答机会,因对核能知识极有兴趣,他边说边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在回答完正确答案后,还为在场人解释另两个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分析得很有逻辑。

“我知道答案,选我,选我!”“又没抢到回答。”8道互动答题结束,还有学生望着屏幕,意犹未尽。互动环节不仅检验了大家对核能知识的了解程度,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竞赛的紧张与乐趣。

启动仪式结束后,海盐县武原中学教育集团的师生们还参观了浙江大学校史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领略了高等学府浓厚的学术与艺术氛围。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