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焕新开馆迎观众

2025-05-20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历经十余年改造,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于5月19日开馆,并在次日全面对公众开放。该遗址于1974年6月发现,是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墓葬。1983年,在此遗址上建成了国内首个汉代遗址类博物馆,后于2012年闭馆。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焕新开馆后,观众可以欣赏到两大展览:常设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和首个临时展览“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走进博物馆大厅,穿过考古发现的历史长廊,便来到常设展的区域。最大看点是蜚声海内外的“黄肠题凑”。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焕新开馆迎观众

“黄肠题凑”描述的是西汉最高等级的墓葬制度。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介绍,“黄肠”指的是黄色的柏木芯,“题凑”则是将柏木截成90厘米长短、1厘米直径,层层平铺叠垒,木头端头都向内排列,蕴含了汉代最高等级的文化内涵。现有的大葆台遗址博物馆于1983年依托大葆台遗址原址建成,包括广阳顷王刘建及其夫人的两座木椁墓,是北京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墓葬。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焕新开馆迎观众

在室内,观众可以看到一号墓室即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的复原陈列、殉葬车马陈列、复制品金缕玉衣等。墓室内的内外回廊、便房、车马库等进行了还原。值得一提的是,墓室还对柏木枋垒起来的木墙即“黄肠题凑”进行了复原,并在旁边保留了原墓室内堆叠的部分柏木。一旁的展柜中,观众可以近距离看到一号墓出土的黄肠木。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焕新开馆迎观众

二号墓则通过硬质铺装等材质在室外地面再现墓室形制,金代水井成为外庭院景观,封土堆融入绿化步道,形成独特的参观流线。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焕新开馆迎观众

除了“黄肠题凑”的完整呈现和深度解析,常设展还展出了一、二号墓出土的随葬器物。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鎏金铜铺首及众多玉器随葬品。鎏金铜铺首为龙首造型,面部特征鲜明,双目圆睁,眉毛上扬,面颊微鼓,阔口大张,利齿毕现。铺首主要附着于门户或器物上,集装饰与实用于一身,映射出西汉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尚。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焕新开馆迎观众

螭虎纹玉佩出土于二号墓,圆廓中间透雕一盘曲螭虎,螭虎细眉圆眼,直鼻阔嘴,双耳外耸,独角长卷。螭为阴,代表地;虎为阳,代表天,象征着皇权与吉祥。龙凤纹韘形佩为白玉制成,双面雕刻,呈韘形,两侧透雕龙凤纹,龙身蜿蜒,凤首高昂,栩栩如生。此外,一支在“黄肠题凑”中出土的带字竹简也值得关注,上用汉隶书写“樵中格吴子孟”六字。

除了常设展,观众还可以看到“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展览精选珍贵文物及复原场景,从财富、饮食、服饰、典籍四大维度,全方位展现西汉贵族的精致生活。展览分为四部分,展示了轪侯家的富贵无极、钟鸣鼎食、衣被锦绣和简帛典藏。展览中还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在“香遇千年”体验区,观众可以轻嗅多种香料,通过嗅觉与千年前的古人进行交流。

据了解,现有博物馆于1983年12月建成,为国内首个汉代遗址类博物馆。经过十年的沉寂,2022年9月,大葆台西汉墓遗址保护及博物馆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北京市发改委的批复,之后进入实施阶段。2025年,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完成全新改建,新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包含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新馆建筑设计遵循“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运用AR技术、三维数字扫描技术等,对大葆台西汉墓本身文化内涵、出土文物进行细致解读。展柜玻璃也进行了升级,通透性、清晰度都有很大提升,让观众在观看展品时不受反光干扰。

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基本陈列免费参观,临时特展需购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