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探访第十届北京军博会:揭秘未来战场无人机“变形记” 攻防新手段齐亮相
近年来,俄乌冲突等事件证明了廉价无人机已成为现代战场上的一大威胁,但针对它们的防御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上,参展企业展示了未来战场上的无人机攻防新手段。
种类繁多的无人机是本次展会的重点展品,除了传统的多旋翼、固定翼和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外,还展出了多种新概念无人机。不久前央视公布的我国一款新型无人机被称为“会飞的保温杯”,引起了广泛关注。类似无人机也在此次展会上展出,如“蜂鸟”共轴无人机,其标准起飞重量10公斤,可以携带3公斤载荷,续航时间达24分钟,能够搭载炮弹执行攻击任务。这款无人机采用可折叠设计,便于携带和组装,一名士兵可以携带4到5架。它还具备弹簧刀式集束发射能力,形成强大的集束炮兵打击战术,同时也能用于工业巡检和室内巡检等民用领域。
展会上,仿翼科技公司展出的多种仿生扑翼无人机也引起了关注。这些无人机模仿不同鸟类飞行,外形与真鸟相似,难以被察觉。其中最小的喜鹊仿生无人机重量仅数十克,手抛即可发射,可在空中扑翼飞行数十分钟,并配备摄像头实时回传影像。较大的海鸥仿生无人机则能携带更大载荷,续航时间更长,拍摄图像清晰度更高。该系列中还包括山鹰和白头鹰仿生无人机,它们能携带更清晰的图像采集设备。白头鹰仿生无人机重量约3公斤,翼展超过2米,飞行高度可达几百米,能在6-8公里范围内执行任务。
这些新型无人机代表了未来战场上的进攻手段,而展会上针对无人机的防御新思路则体现了在防御方面的努力。各国都在考虑如何发展更低成本的无人机防御方案。现有技术中,激光或高能微波武器拦截成本相对较低,但设备复杂庞大,难以普及;传统的无线电干扰或欺骗模式对光纤制导无人机效果不佳。
K-25超轻遥控武器站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它可以安装在三脚架或小型车辆上,通过搭载的自动步枪对远距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种遥控武器站集成了智能火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自动捕获、跟踪和瞄准,搭载的5.8毫米自动步枪在200米距离内对小型无人机具有90%的命中率。此外,这种武器站采用远程遥控指挥,避免地面人员直接暴露在无人机的攻击视野内,有利于野战环境下快速部署,还能实现多部武器站组网配合,组成严密的火力网。
当前战场上常用的微小型无人机属于典型的“低慢小”目标,常规雷达搜索时容易受到地面杂波干扰,影响探测效果。北京观曜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一种类似复眼的光学对空探测装置,作为雷达和无线电反无人机的有效补充。这种代号“明眸”的全景视频雷达配备了18个光学摄像头,组成类似昆虫复眼的结构,实现穹顶式超大视场覆盖,既可远距离精准捕捉细节,又能兼顾全景无死角监测。它对小型无人机的最大识别距离为1.5公里,扫描周期缩短至4秒,大幅提升实时响应效率,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准确识别其中的无人机,为相应的反无人机装置提供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