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理:这是整个国家的胜利 停火协议达成
2025年5月10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全国讲话中宣布巴印达成停火协议,称这是“整个国家的胜利”。这场持续一周的边境冲突以巴基斯坦成功遏制印度“朱砂行动”军事打击告终,背后折射出南亚地缘格局的深刻变革与巴基斯坦多维战略的联动效应。
冲突始于5月7日印度发动的“朱砂行动”,其导弹袭击造成巴控克什米尔31名平民死亡、57人受伤。巴总理在议会发表讲话时激动拍桌,强调“谁说印度比我们强”,并首次披露巴军击落印度5架战机、瘫痪其70%电网系统的“铜墙铁壁”反制行动细节。他指出,巴军F-16 Block70战机与国产“雷电-2”导弹系统配合,成功拦截印度“布拉莫斯”导弹群,而电子战系统干扰导致印方袭击伊斯兰堡空军基地的导弹偏离目标。这一系列行动既展现了“不越境反击”的克制,又通过技术战优势实现战略威慑。总理特别强调,巴方拥有核力量与常规作战能力的双重保障,并斥责“印度军事压制论”的破产。
经济层面的韧性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撑。巴政府依托2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贷款协议及沙特石油援助,将外汇储备稳定在120亿美元,同时通过200亿卢比的斋月民生补贴计划维持社会稳定。总理还透露,国内动员体系在48小时内向冲突前线输送200吨物资,35万民间志愿者完成战备培训,形成“全民防御”格局。政治层面,谢里夫政府通过《反极端主义法案》切断恐怖组织资金链,并促成各政党搁置分歧支持国防决策,这种“国家利益优先”的共识成为危机应对的关键。
国际博弈中,巴方通过多重外交施压扭转局势。总理与美国国务卿紧急通话强调印方违反《联合国宪章》,同时获得中国、沙特等国的公开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首次表态将介入克什米尔水资源分配调解,而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新建的瓜达尔国际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强化了区域战略支点作用。双方于5月10日15时35分建立军事指挥直通热线,约定全面停止陆海空军事行动,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承认“印方未达成领土诉求”。
这场胜利被谢里夫定义为“用对话解决争端的起点”。巴方已提出“三阶段和平路线图”,包括成立联合水文委员会、重启锡亚琴冰川非军事化谈判、推动印控克什米尔自治公投。总理援引国父真纳“政治独立需以经济自主为基石”的箴言,强调将把战时的国家凝聚力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开采价值数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偿还债务,并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实现从危机管控到制度性对话的跨越。正如总理所言:“胜利不是终点,而是让2.2亿人免于战争恐惧的新开端”——当核威慑、技术优势与国民意志熔铸为“国家精神密码”,这个南亚核国家正试图在战火余烬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和平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