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能否突破Windows和Mac重围 鸿蒙电脑生态待考
鸿蒙系统问世六年,终于在2025年5月8日的华为技术与生态沟通大会上首次亮相于电脑端。鸿蒙电脑将于5月19日正式发布,对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意义非凡。不同于基于Linux内核的国产操作系统如Deepin、统信UOS、中标麒麟等,鸿蒙是中国首个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
华为终端BG平板与PC产品线总裁朱懂东表示,搭载HarmonyOS 5的鸿蒙PC以“内核级重构”打破行业惯例,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从追赶到领跑的质变。鸿蒙电脑基于微内核的分布式理念更加契合当下的全场景互联需求,但作为生产力工具,其生态层面的短板可能会影响市场表现。
早在2012年,华为就有了打造自研操作系统的计划。美国制裁加码成为鸿蒙系统问世的催化剂。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华为无法获取高通5G芯片和安卓系统的GMS服务。2025年8月,美国政府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设计制造半导体。在此背景下,华为于2019年8月仓促推出鸿蒙系统,1.0版本率先应用于电视类产品“智慧屏”。
经过多年布局,原生鸿蒙系统已拥有720万个应用开发者、超2万款鸿蒙应用和元服务。然而,鸿蒙系统主要围绕移动终端进化,电脑端并无太多应用积累。华为全面推广原生鸿蒙,面临不能再倒回去采取双框架策略的问题。
尽管华为在笔记本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但2024年以来,美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对华为的出口限制,撤销了高通、英特尔等企业向华为出售半导体的许可。此外,微软Windows系统对华为的供货许可也已到期且未获延期。未来,华为推出的笔记本电脑不能再继续搭载Windows系统。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无奈地表示,由于制裁影响,华为以后将使用鸿蒙PC。
华为在鸿蒙电脑的底层技术上进行了多年布局,集结了1万多名顶尖工程师,联合20多家研究所,积累了超过2700项核心专利。鸿蒙电脑提供类Windows和类macOS两种界面布局,还加入了小组件、Dock栏等功能,兼顾美观与实用性。鸿蒙电脑的动画非常流畅,尤其是开启“流星效果”动画时,可以获得媲美macOS的丝滑效果。
鸿蒙电脑搭载华为自研的PC芯片麒麟X90,虽然性能落后于苹果、英特尔、高通等企业的中高端处理器,但通过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鸿蒙电脑实现了高效的运行效率。鸿蒙系统可以充分挖掘硬件潜力,整机流畅度提升30%,设备续航增加约56分钟,运行内存平均节省1.5GB。
鸿蒙电脑深度融合了鸿蒙AI能力,可通过专属“小艺智慧键”唤醒全新小艺,实现控制电脑、小艺慧记、知识空间等功能。相比Windows、macOS等系统,鸿蒙电脑在AI、安全、多设备互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鸿蒙电脑支持手眼同行、跨设备互通、应用接续、华为分享等功能,用户办公时可在手机、平板到电脑之间无缝衔接,办公效率显著提升。
目前,鸿蒙电脑已有3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完成适配,150多个头部专属电脑生态应用正在加速适配,预计到年底将支持超2000个应用。然而,这些应用大多为娱乐软件,仅有WPS、飞书、中望CAD等寥寥几款生产力软件,专业工具如Photoshop、Premiere Pro、DaVinci Resolve等均不支持。鸿蒙电脑现阶段难以满足专业用户的办公需求。
华为意识到自身在政企领域拥有深厚的客户资源优势,针对这些客户的需求,着重加强了鸿蒙电脑办公、互联、安全等方面的体验。鸿蒙电脑采用鸿蒙内核,可有效隔绝外部风险,高危漏洞减少50%。此外,针对本地数据、应用访问、数据分享,鸿蒙电脑还可以提供系统级安全保护。
尽管鸿蒙电脑在生态层面有显著短板,但凭借良好的政企客户关系和强大的号召力,华为有可能推动鸿蒙电脑在政企领域率先“破冰”。通过政企“种子用户”为支点,华为再向专业软件开发者宣传鸿蒙生态的优势,就有可能构筑“技术-生态-市场”的上升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