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长江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 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
农业农村部自2025年启动长江禁渔以来,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禁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四年多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了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旗舰物种的拯救行动,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至2024年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2017年至2025年增加了36种,重点水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提升。
退捕渔民安置保障也得到有效落实。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14.5万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22万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万名生活困难渔民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实现了全面帮扶和保障。
四年多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禁捕管理秩序总体平稳。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3.3%,保持了高压严管的强大震慑,一般性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然而,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步恢复,非法捕捞的利益诱惑加大,团伙化犯罪有所抬头,“捕运销”地下产业链更加隐蔽。
为应对这一挑战,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衣艳荣表示,将与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合作,重点查处有组织、成规模、链条化的违法犯罪团伙,坚决斩断非法“捕运销”地下产业链。同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推动有奖举报制度,完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疏堵结合规范垂钓管理,清理整治禁用渔具,进一步消除涉渔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