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42岁孙俪的“沉沦”,展现上海弄堂女人的聪慧与坚韧
生活中的挫折终究无法打倒你,反而让你变得更强大!
胡曼黎用一地琐碎的琐事拼出了她的《蛮好的人生》,谁能想到,这位气质高雅的“娘娘”居然能把上海弄堂里那种聪明机智且坚韧不拔的女人演绎得如此生动。
胡曼黎的日常,简直是我们生活的缩影:在柜子里堆着几只过季的名牌包,朋友圈里展示着精心打造的贵妇形象,实际她只是在享受49元特价下午茶,花了一整个下午接待五批客户……
尽管她如此努力,丈夫还是出轨了,事业也被自己亲手培养的小徒弟唐玲设计陷害。失去了丈夫,丢掉了工作,还接到了老父亲中风的消息。这一切,根本不是电视剧,而是我们身边许多中年人现实的生存写照。
可是,这个满身缺点的女人为何能让人心生怜悯?因为胡曼黎活得太真实了。正如她自己所说:“钞票要赚,救世主也要做。”虚荣,却坦荡;贪财,但不失底线;生活再艰难,依然笑着爬起来。
难怪编剧费慧君在采访中提到:“孙俪能将胡曼黎身上的烟火气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她每一场戏,每一句台词都反复琢磨,每个表情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她甚至说:‘费费,下次大改剧本,麻烦提前一周告诉我!’”她的台词可以被拆解,琢磨,直到她觉得每个字都能融入她的血液。正因如此,她在剧中骂前夫时,观众仿佛听到了自家阿姨的吐槽,连翻白眼的角度都充满了生活气息。
曾有人问孙俪:“你已经那么有名了,为什么还这么拼命地追求完美呢?”
孙俪的认真和执着,源于她15岁时的经历。1998年,她作为南京军区全军汇演的领舞者站在C位上,却因为一时的懒散差点丢了这个机会。领导毫不客气地说:“舞蹈不是非你不可,每个人都能跳你的动作!”这句话成了她心中的一根刺,从此,她开始不断提醒自己:“随时可能被取代”的危机感成了她职业生涯的无形标尺。
这种危机感在《甄嬛传》时期达到了顶峰。28岁的她带着60万字的剧本,贴满了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标注角色的情感曲线。
她说:“甄嬛的黑化,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紫禁城的积雪,一层一层压垮的。”她对每个角色的深入了解,来自于对“被取代”的恐惧。
在拍摄《理想之城》时,孙俪不惜扎进建筑工地,跟着造价师跑工地,感受建筑师的日常。“现在挑选本子更谨慎了”,她的文学统筹团队已经合作了18年,筛选标准严苛:“不仅要贴合年龄,还要有突破,角色要像胡曼黎这样,能让你感受到她的呼吸。”
2023年,她接拍了《乌云之上》和《蛮好的人生》,在两个剧组之间切换,孙俪却说:“就像左右手互搏,非常痛快。”
然而,尽管她的工作日程满满,生活依然简单如一幅水墨画。接受采访时,有记者问她:“你觉得《蛮好的人生》是什么?”孙俪回答道:“每天都平安稳妥地过日子,这就是蛮好的人生!”她戴着遮阳帽和墨镜走在街头,几乎不被认出。她喜欢去超市挑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在剧中,我们看到她熟练地包上海大馄饨、烧小菜,这些手势都像是在家里做饭时的自然流露。
剧中有个镜头,胡曼黎用指尖轻轻弹菜叶,那一刻是孙俪通过在超市观察主妇三个月后总结的成果。她生活中的精密规划同样惊人,两个孩子的作息表被她用毛笔字写在墙上:儿子的篮球课和女儿的拉丁舞不能冲突,每周三全家吃素。她的生活、工作也如此有条不紊,每次采访的提纲都提前三天准备,重点用荧光笔标注,直播流程要检查三遍,甚至话筒的角度都要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
不过,这个精密系统中也包含着她的留白。最近,孙俪迷上了冥想,每天抽出20分钟来“让意识沉到水底”。她说:“最开始我总是忍不住看表,后来才明白,走神也是一种修行。”她把这种顿悟应用到胡曼黎的转变戏份中,当角色面对生日蛋糕许愿时,孙俪设计了一个长达十秒的沉默,“有些成长不需要台词,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如今42岁的孙俪终于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她不再执着于“大女主”标签,反而从胡曼黎身上看到了更广阔的女性图景:中年女人并非超人,她们就像带着裂缝的瓷器,光从裂缝里透出来才更动人。
在《乌云之上》拍摄时,孙俪主动建议增加女主角晨跑的戏份:“不是为了展示身材,而是想用运动轨迹隐喻人物心路。”这或许正是胡曼黎的台词所指:“日子就像保险单,既得防着风险,也要算准收益。”
对于42岁的孙俪来说,“蛮好的人生”并非完美无缺,而是经过清醒自知后的一种从容前行。她从15岁那时被领导点醒的自己,到42岁这段春日的平静,始终在寻找表演与生活的平衡点。
就像她最近练习的太极推手:既要借力打力,又要守住中线。她说,未来如果能遇到一个能让她忘记孙俪的角色,她就像胡曼黎一样。
汪俊导演曾说:“胡曼黎就像野草,给点阳光就疯长。”
孙俪用胡曼黎教会我们:与其活在朋友圈的虚伪人设里,不如让生活成为现实版的“爽文”。
上海这座她出生并成长的城市,见证了她的无数角色:甄嬛的隐忍,房似锦的倔强,胡曼黎的烟火气。而如今的孙俪,终于在生活的褶皱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