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观丨多方聚力建言 同育时代新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既是言传身教的点滴积累,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良好的家风,不仅能滋养个人品德、凝聚家庭力量,更能推动社会和谐,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家风建设被赋予更深刻的意义。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长期关注社会风尚的研究者和家庭教育的实践者,共同探讨如何以家风带民风、促社风,让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共生,以新时代家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以家庭小气候温润城市大文明
——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邓慧君
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是社会的细胞。它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培育和引导作用。一个人步入社会之前,家庭给他的教诲和引导至关重要。一个家庭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出社会文明的程度。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家风家教文化。纵观古今中外一些杰出人物,他们的家庭都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教育营养。人所共知的孟母择邻,就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孟子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三次迁移住所,为他提供最优的环境。我国著名家教典籍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现代著名翻译家傅雷的《傅雷家书》。书内字里行间对子女的谆谆教诲细致全面,为子女的人生提供了引导和告诫。
当下,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多元文化碰撞与海量信息冲击,既为家风教育带来了全新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妇联开展的家庭教育相关活动,鼓励人民群众传承良好家风,是一项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在社区、村社开展各种宣传,弘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家风家教文化,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信息时代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同时,市妇联聚焦家庭实际需求,组建由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构成的专业团队,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品德培养等难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市妇联还积极推动家庭教育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将优良家风纳入村规民约,设立家风积分超市,通过践行良好家风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创新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这些举措不仅夯实了家庭文明建设的根基,而且以家庭“小气候”温润城市“大文明”,为兰州这座黄河之滨的城市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温暖的道德力量,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新风在金城大地蔚然成风。
让清廉家风跨越时空滋养一代代金城人
——访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陈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更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重要防线。清廉家风,如同一缕清风,润泽着家庭成员的灵魂;似一座灯塔,照亮整个家庭披荆斩棘的前进道路;像一把标尺,规范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它不仅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兴衰荣辱,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
回溯历史长河,无数生活在兰州的先贤名士在滔滔黄河水的滋养下,留下了千古清廉美名。清廉人物品质内涵包括爱国爱民、忠诚担当、勤俭节约、淡泊功名等,无不体现着清廉文化建设中的根脉和魂脉所在。譬如,抵御外侮的霍去病、忠君爱国的赵充国、戎马一生的韩遂、心系桑梓的段续、清正廉洁的左宗棠、俭朴传道的刘尔炘、家风传世的水梓等,都见证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成就了兰州人由来已久的文化自信,也涵养了这座城市清正刚毅的廉洁文化底蕴。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清廉家风是一种强大而珍贵的精神遗产,能够跨越时空,滋养一代又一代的金城人。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当一个个家庭都秉持清廉家风,廉洁自律的意识就会在社会中广泛传播,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清廉家风如同涟漪一般,不断扩散其影响力,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兰州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成员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能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进而在新时代工作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贡献力量。同时,家教家风能将兰州的地域文化、传统美德等代代相传,增强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人们建设兰州的热情和责任感,让城市在发展中保留独特的文化魅力。优良的家风会教导家庭成员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从曾国藩家书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访兰州市妇联执委、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肖玉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完人”,其家族历经两百余年而不衰,其根源正是严谨的家风传承。他在家书中反复强调“勤、孝、俭、仁、恒、谦”六字箴言:以“勤”立身,要求子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以“孝”为本,将侍奉长辈、和睦兄弟视为家族根基;以“俭”持家,告诫后辈“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这些朴素的家训看似寻常,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曾氏家族的精神底色。
从个人层面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教家风如同无声春雨,浸润心灵的成长。曾国藩的家书,不仅是文字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渗透。他教导子女“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种对道德品格的极致追求,帮助后代建立起强大的精神内核,使其面对人生抉择时始终坚守正道。这种精神滋养,比物质财富更能支撑个人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
在社会层面,千万个家庭的家风汇聚,构成了社会风气的基石。曾国藩主张“与人为善,取人为善”,这种仁爱思想推而广之,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当每个家庭都以诚信立世、建和睦传家时,社会矛盾自然减少,凝聚力得以增强。可以说,家风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微观抓手,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聚焦到兰州的发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同样是强省会行动、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的精神引擎。兰州作为黄河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丝路文明与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良好的家风建设,能够让传统美德中薪火相传,激发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例如,“勤俭持家”的家风有助于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契合新时代美丽兰州的生态建设目标;“耕读传家”的理念则能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活力。当每个家庭都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阵地,兰州的人文魅力与发展动力将得到双重提升。
曾国藩曾说:“家运之兴旺,在于和睦、孝道、勤俭。”这句话穿越百年时空,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在新时代,我们更应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每个家庭都成为个人成长的沃土、社会和谐的基石、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共同书写推进强省会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篇章。
涵养优良家风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访甘肃省应用心理协会会长、兰州市妇联权益部心理团队负责人兼咨询师李丽萍
好的家庭离不开好的家风家教。优良家风家教中蕴含着诚信、友善、宽容等道德观念,子女在耳濡目染中会逐渐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能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温暖、和谐的家风能给子女很好的情感支持,能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去面对,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要以家庭教育涵养优良家风,用好各类阵地资源,构建多元化协作,创新方法路径,最重要的是将家风家教建设融入家庭日常生活,用自己实际行动言传身教,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
要在社区层面搭建沟通桥梁,定期组织学校教师、社区工作者、家长代表开展三方座谈,分享家庭教育问题与解决经验。例如,社区可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联合学校心理教师、社工机构,为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家教咨询服务,解决亲子沟通、学业压力等实际问题。此外,要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家庭等特殊群体,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家庭关爱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多方筹措资源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困境家庭。
要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心理咨询机构参与家风培育,开展合作项目。通过精心组织传统家训解读、家风故事宣讲、亲子课堂等系列主题活动,赋予家庭建设更多文化内涵,推动家庭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唐瑞 南永涛 文/图
编辑丨金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