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斜度的结构平衡》东华大学王凤丽,才智服装整理

2025-05-1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摘 要 :分析了服装肩部结构平衡的重要性 ,着重讨论了影响肩斜度结构平衡的五个

方面 —落肩 、垫肩、横开领 、前后肩斜度以及肩省

对人体肩部具有支撑服装、增加 人体和服装美的作用。服装的肩 部既要满足于静态,也要适应于动 态,服装肩部的设计就是要合理地 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服 装肩部直接关系到上装整体风格 的和谐与表现,影响到肩部造型、 人体运动功能,而且,还会影响领、 袖、大身的造型。所以肩部结构平 衡在服装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 主要包括肩宽、肩斜度及肩线的结 构平衡。在此,我们只讨论肩斜度 的结构平衡。

人体肩部由上到下呈现一定 的倾斜度,在服装人体测量时以肩 斜度来表示这一部位的变化,即肩 斜度是指侧颈点与肩点这两点连 线和水平线的夹角,如图 1所示。肩斜量是个不太稳定的值,其平衡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人体自然 肩斜度的大小,垫肩的厚度,横开 领是否加大,前后肩斜度的分配, 肩省等。

1 落肩

为了符合人体自然肩斜度的需要,我们设计了服装的落肩。由

图2可知,落肩、肩宽和肩斜度的关系为:

落肩 = (肩宽 -领宽×tan(肩斜度)

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是根据人体基本部位如肩部、颈部等处的数据来推算前后衣片的肩宽、领宽和落肩的,然后再反过来计算肩斜度的大小的。另外由于在缝制前

于正常人体而言 ,落肩的数值随着胸围的增大而略有增加,但 不成线性的正比关系。当落肩量为 0时,肩平线与肩线重合,这种结构方法多用于中式服装及休闲 服装 中 ,这类服装不强调服装的肩部造型 ,体现的是一种自然随意、运动舒 适的风格 。

2 垫肩

服装采用垫肩 ,是使服装达到 一种平肩和翘肩的外观造型的手段 之一 。它的原理是在人体自然落肩 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调节,使服装 的肩斜度减少。另外 ,由于后身肩 胛骨 的 凸 起 ,使 BL线 加 长 ,相 应 地,服装的后袖窿长度也随着加长, 这就需要利用垫肩以消除后身起吊 现象 ,达到肩部的结构平衡。垫肩 主要有 4种规格:厚度为 0. 5 cm的 薄型垫肩、厚度为 1~1. 5 cm的标 准型垫肩、厚度为 2~2. 5 cm的厚 型垫肩和厚度为 3 cm的特厚型垫 肩 。如图 3所示,垫肩越厚,肩斜度 越小 ,反映在外观款式上即肩线越 平 ,反映在结构上即袖窿长度越长。 理论上垫肩的厚度每增加x,落肩

减少 x, 但是由于面料和垫肩的弹 性 , 落肩的减少量一般为 0. 7x。即 此时的落肩量 =无垫肩时的落肩 量 - 0. 7 ×垫肩厚 x。而且 ,垫肩的 选择需要根据服装面料的厚薄 、颜 色等因素来确定 ,如衬衣及夏装类 服装选择 0. 5 cm 的薄型垫肩或 1cm、1. 3 cm、1. 5 cm 的 标 准 型 垫 肩 ,西服及春秋服装选择 2 cm、2. 5 cm 的厚型垫肩 ,大衣及冬装选择 3

cm 的特厚型垫肩 。

图 3 垫肩厚度与肩斜度的关系

3 横开领:才智服装整理

前后横开领的配合也是肩部 结构平衡的关键因素之 一 。通常 情况下 ,应当要求肩线的前后横开 领符合后横开领 ≥前横开领的关 系 。例如在女装文化式原型中 ,前 横开领 = B . /20 + 2. 9 - 0. 2 ,后横 开领 = B . /20 + 2. 9 , 即后横开领 - 前横开领 = 0. 2 cm。

当因款式需要肩线前后移动 时 ,会导致前后横开领配合关系的 改变 。肩线前移 ,后衣片横开领增 大 ,而前衣片横开领减小 ; 肩线后 移 ,后衣片横开领减小 , 而前衣片 横开领增大 。对于前衣身不开 口 的款式 ,其后横开领应为前横开领 + 0. 7 ~1 cm;对于驳领款式 ,其前 横开量剔除门襟撇量应与后横开量相同 , 以避免领口荡起 。如果横 开领加大 , 而落肩不变 , 这样会造 成肩斜度过大 ,使服装的肩部造型 与人体实际体型不相符 ,导致外肩 贴紧 , 颈 肩 点 起 空 , 领 口 荡 起 ; 相 反 ,如果横开领减小 ,而落肩不变 , 会使肩斜角度过小 ,导致外肩点压

在人体肩峰点时 ,服装表面形成在 胸大肌与三角肌结合处的沟带型

皱纹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 ,领宽每 增加或减少 acm ,落肩相应减少或 增加 a ×tan (肩斜度 ) 。

例如 ,某款夏季的前中不开口 的无袖女式上衣 ,其横开领是在原 型基础上加大 2 cm , 设肩斜度 = 21 °,故 其 落 肩 应 增 加 2 cm ×tan (肩斜度 ) = 2 cm ×tan21°≈ 0. 77 cm

4 前后肩斜度

由图 1可以看出 ,前后衣身肩 线斜度的确定 ,必须考虑款式对肩 部的造型 、人体颈侧到肩端的厚度 差 、肩端距人体颈侧剖面的距离等 三方面的因素 。

一般情 下 , 标准女子人体 , 前肩斜度为 21 °,后肩斜度为 19 °, 即前肩斜度总是大于后肩斜度 ,如 体现在服装上 ,使得服装的前后肩 斜度也不是平均分配的 。而形成 前 、后肩斜度差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防止人体肩部略微向前而造成肩 缝向后偏斜 ,从而保证肩缝线正好 落在肩部的中央位置 。

但是某些服装 ,为了达到外观 造型的要求 ,采用前肩斜小于后肩 斜的设计方法 ,如某男西装款式的 设计 ,这样设计可以达到结构线隐 蔽的要求 , 同时肩部丰满 , 肩线过 渡平缓

5 肩省

衣身如无肩省时 ,衣身纸样上 的肩斜度即为实际衣身上的肩斜 度 。但如衣身上有肩省 ,在缝制衣 身省道后 , 落肩量便有所改变 , 如

图 4所示 ,设省道量为 a, 衣身的肩 斜度为 β, 则缝合省道后 , 落肩量 提 高 了 大 约 a × sinβ。 例 如 , a = 1. 5, β = 21 °,则落肩量提高了

  1. 5 ×sin21 °= 0. 54。 以上五个方面 , 不是相互独立 的 ,而是相互结合的 , 影响整个服 装的肩部结构平衡 ,对服装的静态 美感和动态舒适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 。

️参 ️考 ️文 ️献

1 中泽 愈.人体与服装.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 116~147

2 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 34~35

3 姚怡.服装肩部 结 构 设计.服装科技 ,2000, ( 12) : 36~37

4 戴建明.服装设计中结构平衡性因素.服装科技, 1998, (4) : 30

5 涂红燕.衣身结构设计新方法探讨.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3, (3) : 41~45

作者:王凤丽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