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冕之王:卡地亚在伦敦

2025-05-1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每一年,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都要举办十几场展览,当下正在塞恩斯伯里画廊进行的这一场,名字就不同凡响——“卡地亚”。

V&A馆长、历史学家Tristram Hunt博士撰文道:“这个名字和品牌的力量无比强大。”

️伦敦V&A博物馆《卡地亚》大展

️Victor Picon & Clément Vayssières © Cartier

展期从4月到11月,作为媒体,正式开幕之前,我加入了大展的预览。从V&A展馆入口进入,红砖建筑上垂下海报,全黑底色上是白色大写“CARTIER”。

穿过塞克勒庭院,走下数十级台阶,一团神秘的黑暗中,一顶冠冕放射着耀目的光芒。

️曼彻斯特冠冕,卡地亚巴黎,1903年©V&A馆藏

1847年,卡地亚在巴黎创立,五年之后V&A正式开放。这座博物馆拥有世界一流的珠宝收藏,共计超过3500件,还藏有与卡地亚密切相关的珍贵手稿,是今天这场大展成功的关键一环。

从巴黎到伦敦,卡地亚凭借皇室和贵族的客户名单,被誉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现场大部分展品来自卡地亚典藏,而同样令人惊叹的展品来自英国皇家收藏(Royal Collection)。

展品超过350件,这是英国近30年来首个聚焦卡地亚珠宝与时计作品的大型展览。创立一百多年后,卡地亚与V&A仍然站在全球文化和艺术的核心。

️左右滑动查看,《卡地亚》大展展品

01

-

“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大展着重表现的年代。那一段欧洲历史纷纷扰扰,王权没落,贵族失势,财富全球化,装饰艺术蓬勃发展,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新贵登上潮头。

当时,卡地亚品牌创始人的孙辈——“卡地亚三兄弟”对整个世界展开他们的雄心。他们各有所长,驻守巴黎的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擅长设计,是卡地亚风格的奠定者;而雅克·卡地亚(Jacques Cartier)不仅是宝石专家,还是远行的爱好者,经常前往印度、中东等地寻找宝石和灵感;开拓纽约的皮埃尔·卡地亚(Pierre Cartier)颇具商业头脑,以珍珠项链换得纽约第五大道卡地亚旗舰店大楼。

️阿尔弗雷德·卡地亚(1841-1925)与其三个儿子

️从左至右分别是皮埃尔(1878-1964)、路易(1875-1942)和雅克(1884-1941)

️1922年 © Cartier Archive

卡地亚与伦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70年代,因为普法战争,巴黎兵荒马乱。卡地亚创始人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亚的儿子阿尔弗雷德将巴黎名流手中的珍贵珠宝运到伦敦,转卖给当时一天之内都要多次换装的英国贵族。

到了1899年,卡地亚从巴黎派销售人员来到伦敦,考察建立新分支的可能,写下了卡地亚伦敦档案馆中最老的一份文件。

4月初这次伦敦之旅,我还得以拜访卡地亚伦敦新邦德街总店。我一路想着:“究竟应该怎样看这场大展?”在隐秘而威严的新邦德街总店顶楼坐下,卡地亚档案馆的主管以卡地亚与王室的渊源开始,向我们介绍了品牌在伦敦的历史。

促使卡地亚家族最终在伦敦开店的关键人物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他1902年的加冕典礼创造了大量的珠宝需求,前来观礼的各国王室贵族都要定制出席仪式的珠宝,特别是冠冕。

1902年,卡地亚在伦敦新伯林顿街4号开店。爱德华七世登基之后授予卡地亚王室御用委任状,赞其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

1909年,店铺搬入新邦德街的一座老建筑,当时25岁的雅克将店铺底层改造成四周装有护墙板的展厅,还以抛光的红黑两色花岗岩将建筑外立面装饰一新。

1911年,为了庆祝乔治五世加冕,雅克在新精品店内举办慈善展览,展出了19顶加冕嘉宾的冠冕。这场在卡地亚伦敦门店举办的展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卡地亚的影响力从英国王室穿透到公众之中。

雅克为卡地亚伦敦投注了全部的心血,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社交活动目不暇接,卡地亚伦敦在这些场合中频繁出现。后来的温莎公爵甚至在回忆录里写下“卡地亚背景下的狄更斯故事”这样的句子。

️卡地亚伦敦新邦德街店 © Cartier Archive

一代又一代的英国国王授予卡地亚王室御用委任状。在今年V&A大展现场,卡地亚形象、风格与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介绍说:今天卡地亚拥有的委任状,是由现任英国国王查尔斯授予的。

卡地亚至今仍是唯一一家获得英国皇家认证的外国珠宝商。

卡地亚始终坚持高贵、古典、精致的品牌形象,特别受到讲究血统的英国贵族喜爱,卡地亚伦敦的历史与英国王室紧密相关。

️爱德华七世向卡地亚正式颁发首份御用委任状,1904年

02

-

卡地亚与英国王室

此次V&A大展上关注度最高的展品,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威廉姆森粉钻胸针,“花朵”中央镶嵌着一颗罕见的23.6克拉粉钻。粉钻是女王1947年收到的结婚礼物,在1953年加冕之前委托卡地亚伦敦定制创作。

胸针的背后是英国艺术家Frederick Mew,他从1920年代末起为卡地亚工作,直至1971年退休。他以奇思妙想创作的花卉深受英国王室喜爱。

他将设计方案画成多幅草图,这次大展上标注了女王亲签“认可”的草图与胸针一同展出。1981年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的婚礼上,女王佩戴了这枚胸针。

️威廉姆森粉钻胸针手绘稿,以及伊丽莎白二世佩戴肖像

在现场,皮埃尔·雷诺还分享了一个关于伊丽莎白二世的故事,他指出一封信件的来历:那是1940年,正值二战,只有14岁的伊丽莎白二世第一次发表了广播讲话,举国轰动。

卡地亚伦敦的高管给国王写了一封信,为伊丽莎白公主送上一个小吊坠,形似一支麦克风,来纪念这一“无比幸福的时刻”。英国王室把信和小吊坠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1940 年 10 月,在伦敦闪电战期间

️伊丽莎白公主在温莎城堡首次发表公开讲话

️左为玛格丽特公主

威廉姆森胸针旁还展示了一枚玫瑰胸针,曾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的私人收藏,她佩戴这枚胸针出席了姐姐的加冕典礼,胸针现已收入卡地亚典藏。

️玛格丽特公主多次佩戴卡地亚玫瑰胸针出席重要场合,1955年

谈卡地亚为英国王室创作的珠宝,有一位绕不开的风格偶像——温莎公爵夫人,大展上的一个展柜仿佛是她的珠宝匣。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属于卡地亚典藏,英国王室也为大展借出了多件历史性珠宝。

有公爵夫人多次佩戴的火烈鸟,还有老虎胸针,以及玛丽王后在晚年赠予温莎公爵的精美珍珠项链。相传她一度不能接受儿子为美人放弃江山,赠送项链意味着关系的缓和。后来,卡地亚在项链下方镶嵌了一颗更大的珍珠。

️温莎公爵夫人佩戴卡地亚火烈鸟胸针,1940年

公爵夫人的展柜里还有举世闻名的猎豹胸针,矫健的猎豹站在球形的蓝宝石之上。

其中还有一件展品是歌剧眼镜,方形玻璃框架,折叠于一只小老虎身上。它被装在一个盒子里,上面写着:“如果丢失,请归还给温莎公爵夫人殿下,有奖赏。”

️展览现场,Victor Picon & Clément Vayssières © Cartier

大展最后一部分展出了从20世纪初至今的卡地亚冠冕,18件璀璨杰作,仿佛悬浮在黑暗之中,让人心生敬畏。一代又一代英王加冕,冠冕成为历史的一种写照。1937年乔治六世加冕,激起贵族阶层的狂热,那一年,卡地亚制作的冠冕数量创了纪录。

️展览现场,Victor Picon & Clément Vayssières © Cartier

其中,这顶1902年埃塞克斯伯爵为夫人定制的冠冕,在漫长的岁月里多次易手。终于在1990年,被时任卡地亚典藏总监埃里克·努斯鲍姆(Éric Nussbaum)从一位宝石商手中购回,使其免于被拆解,并从此加入了卡地亚典藏。

️展览现场,Victor Picon & Clément Vayssières © Cartier

现场还展出了一顶以海蓝宝石、钻石和铂金创作的冠冕,中心部分可以取下作为胸针佩戴。那时珠宝的设计和色彩正在走向大胆,更大、色彩更明亮的宝石涌现,海蓝宝石、黄水晶、橄榄石和紫水晶,突破了20世纪20年代较为保守的色调。

️展览现场,Victor Picon & Clément Vayssières © Cartier

曾经的上流社会人士,常在各种盛大社交场合佩戴冠冕,今天冠冕的佩戴场合已经不多,但它们仍然象征着魅力、浪漫和艺术的巅峰,卡地亚依然延续这一工艺。

03

-

卡地亚经久不衰的风格

卡地亚伦敦成就了独特的风格,并长远地影响了卡地亚整个品牌的发展,和巴黎、纽约一同组成卡地亚“三大圣殿”。

对卡地亚伦敦来说,雅克永远是灵魂般的人物,他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乃至整个生命。V&A大展上有一枚紫水晶蓝宝石胸针,最初属于雅克的妻子内莉。

以雅克生辰石蓝宝石环抱的四个角,象征着他们的四个孩子。这枚胸针表达了卡地亚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与爱,是他们伦敦岁月的一种缩影。

️胸针,卡地亚伦敦,约1933年

从卡地亚伦敦出发远行,雅克1911年前往印度,为卡地亚开启通向印度统治者的大门。他带回了印度的钻石、红宝石和祖母绿,印度的王公们开始定制震撼的卡地亚珠宝巨作。

比如1937年,印度纳瓦那加尔的拉吉特·辛吉大公收集的红宝石,由他的侄子委托卡地亚创作成为一件项链。1966年,美国小说家杜鲁门·卡波特举办的“黑白舞会”上,名媛格洛丽娅·吉尼斯佩戴了这条项链。

️红宝石项链,卡地亚伦敦,1937

雅克也将源自印度的,以宝石雕刻为特征的水果锦囊风格注入卡地亚。

️水果锦囊风格蒙巴顿头饰,卡地亚伦敦,1928年 © V&A馆藏

一心扎根的雅克在1921年终于建立了伦敦艺术工坊(English Art Works),逐渐实现在伦敦本地就可以完成珠宝作品的设计和创作,更快地响应伦敦客人的需求。

在新邦德街175号,卡地亚伦敦不断招募装配工、镶嵌工、雕刻工以及打磨工,学徒主要都是英国人,雅克认为自己有责任为英国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我们不是在做珠宝,而是做艺术品,可以一代代传下去。”包括Frederick Mew在内的设计师将英国风格悄然融入卡地亚宇宙。

在伦敦,卡地亚还成为广告业的先驱,逐渐改变早期低调隐秘的作派,与本地文化融合。比如将一些珠宝细节的图案样式作为广告刊登在VOGUE上,令人着迷的美感之中透着神秘。

卡地亚伦敦档案馆留下的1934到1935年的资料显示,Harper's Bazaar全年每个月都会刊登一个卡地亚广告,紧密配合当时英国的社交日程。某个月贵族会见到国王,广告就是相应的礼仪画面,并以小字标上伦敦店铺地址。

️Harper's Bazaar特别打造了一款收藏版封面

️封面上是玛格丽特公主佩戴卡地亚玫瑰胸针

️Cecil Beaton拍摄于1955年

卡地亚伦敦的广告创意不会特意突出某一件珠宝,而是表达一种场景和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珠宝圈非常不同寻常。

卡地亚伦敦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见证了王室逐渐民主化。卡地亚的影响力也渗透到各个社会阶层,与这座城市生长在一起,伦敦为卡地亚风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60年代的伦敦,青年文化蓬勃发展,披头士、滚石乐队等英国摇滚乐团迅速崛起,自由与反叛成为社会主流精神。

受“摇摆伦敦”文化的影响,卡地亚家族的第四代让-雅克·卡地亚和设计师鲁珀特·埃默森从Maxi Oval腕表的椭圆形设计出发,构思了一款好像被撞击扭曲变形的腕表,以契合当时年轻一代叛逆、追求惊喜和新奇的潮流,这就是著名的卡地亚Crash腕表。

️Crash腕表,卡地亚伦敦,1967年

这些代表性的腕表作品,在V&A的展览上中默默诉说着伦敦往昔的岁月,卡地亚所恪守的“坚持创新,永不模仿”。

回到大展入口处的“曼彻斯特冠冕”。1903年设计,在巴黎制作,客人是一位嫁给英国贵族的纽约富商之女。新世界的巨额财富与老钱的贵族头衔,这样的婚姻模式出现在《唐顿庄园》之中,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这顶冠冕也在冥冥中将巴黎、纽约和伦敦这“三大圣殿”联系在了一起。

️曼彻斯特冠冕,卡地亚巴黎,1903年 © V&A馆藏

卡地亚伦敦见证了一段艺术史。受18世纪法国装饰、建筑、铁艺影响而诞生卡地亚“花环风格”,被带到了伦敦,呈现于卡地亚伦敦为王室名流创作的珠宝,轻盈、女性化、浪漫。

随着装饰艺术蓬勃发展,卡地亚创造力爆发,将其转化为独具风格的非凡之作。

从欧洲贵族到美国新富,卡地亚巧妙地适应了20世纪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变革,并借助贵族名流,不断扩大影响力。

邦德街是卡地亚伦敦的象征:它由老邦德街和新邦德街的两家精品店组成,统一于一个名字:卡地亚邦德街。根植于过去,活跃于当下,并坚定地面向未来。

“如果我们现在正经历着另一个镀金时代,无论好坏,你都能看到当时人员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在当今世界依然回荡。”

V&A馆长这样写道,他说,这场展览让人们感受到“深不可测的财富”和“旧世界的魅力”。20世纪初卡地亚伦敦的开启,成为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的见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