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什么时候有内裤?“纨绔”究竟是什么意思?

2025-05-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相传在1939年前后,现代内裤的概念从国外传入上海,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特别是在乡村,许多小孩普遍穿着开裆裤。这种裤子大多采用全棉布料自制,通常用绳子系在腰间。约在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用松紧带和的确良面料制成的裤子,逐渐地,三角裤的样式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关于内裤在古代的起源,历史上有众多说法。有研究指出,古代中国的服饰主要由上衣和下裳组成,这一传统最早可以追溯至商朝。甚至到现代,仍有一些地方的人习惯使用“衣裳”这一叫法。在西周和春秋时期,上衣和下裳的结合形成了“深衣”,这是汉服的一种经典款式。在汉代,古代人穿着的裤子被称作“绔”,男女皆可穿着。这种裤子大多为开裆设计,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提到:“跨也,两股各跨别也。”这种裤子有长有短,通常套在小腿上,腰间用带子系住,但可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裤。

内裤的早期形态可以追溯到“犊鼻裈”。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收藏着元代画家赵孟頫创作的《浴马图》,这幅画中描绘的唐代马倌身穿的便是这种裤子。古代人们对内裤的称呼有“亵裤”或“底裤”,这些裤子的裤腿相对较长,穿着起来不便于劳动。古人称其为“亵裤”,因为在当时的观念里,这种裤子显得有些轻浮,不被重视。女性的内衣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多种叫法,如抱腹、心衣、两裆、抹胸、肚兜等,其中唐朝女性常穿的“惯束罗裙半露胸”的装束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传闻这类装扮在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相扑选手的服装。

内衣自古以来一直承载着女性的隐秘,是外界所无法窥探的。贫困家庭通常只能用质地较差的夏麻布制作裤子,而富贵人家则多用丝织品,这种裤子被称为“纨绔”,而“纨绔子弟”的说法也由此而来。所提到的“纨裤”则是指用细致丝绢制成的裤子。明代诗人张岱在其作品《夜航船·衣裳》中明确记载:“纨袴,贵家子弟之服”,由此,我们对“纨绔”的来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用极为巧妙的方式讽刺他人的能力可谓高超。自古以来,金陵一地就以纨绔而闻名,秦淮河畔的美丽风光同样令人陶醉,诗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