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页|2025年中产生存指南报告
“中产阶级代表了一种开放的优绩主义,它向甘愿投入的人不断给出准入的承诺,并向不愿投入的人发出坠落的警告。”
——豪道斯·魏斯《我们从未中产过》
在过去,“中产”一词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北上广深、身穿Lululemon、脚踩Salomon、手持一杯bluebottle咖啡,在繁华都市的CBD间自信穿梭,对未来充满希望,超前消费过着「精致品味生活」的人群。
“我不太认可品牌跟随潮流的做法,所以只追随我欣赏的设计师,追随Hedi Slimane,从YSL到Dior—来自深圳张先生访谈原文到Celine。他风格稳定,非常skinny,线条凌厉。”
"不喜欢太过迎合的大众化的东西,不喜欢一个品牌做了某件事情引起了时尚界轰动的事情,大家都去效仿它做这个东西,我觉得不是original。”一上海高先生访谈原文
时过境迁,近两年互联网语境中的“中产”,又多了一些新的标配:上有老下有小,一面苦苦偿还房贷车贷,一面被股票基金套牢,消费趋于务实理性,开始思考生活意义但仍挣扎于摆脱「生存困境」。
“我们现在买东西,都需要想象和愿景。周末的消遣就是看房了,看房的乐趣不在住,而是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上海郑女士访谈原文
2024年,“中产”也成为了弄好团队在项目研究中最高频的存在。在与来自消费、地产、零售等行业品牌客户的不同项目合作中,我们与超过80名符合“中产”特征的用户,进行了总时长超过10000分钟的深度对话,畅聊有关TA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置业选择、人生追求以及未来展望。
我们精心将这些散落在项目报告、访谈记录、每月月报以及团队日常讨论中的“中产素材”收集起来,提炼凝聚成这份对“中产”生存状态的洞察与思考,并展望2025年品牌可能引领中产消费的「12大商业启示」。
借由这份内容,希望每个中国品牌在这个历史性的商业拐点期能够持续进化,让“品牌”成为商业的目的,而非手段。
本文内容由弄好品牌创新咨询团队整理撰写,文中尽可能保证客观与准确,但并不保证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提供的信息仅供业务参考,不作为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