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华现状:山东定居,身体发福面相都变了,67岁还出席商演挣钱
80年代热播的《西游记》一经推出,就俘获了全国观众的心,至今依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而其中扮演唐僧的徐少华,也因其出色的演技与英俊的外貌,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最帅唐僧”。然而,徐少华的演艺之路却充满了风波,他的事业和形象,也饱受争议。
当时,汪粤离开剧组后,徐少华接过了“取经”的重任。凭借那张如“菩萨”般的面孔,他不知不觉成为了观众眼中的唐僧典范。网友们甚至调侃道:“徐师傅的肉,一看就好吃。”这样一个被女儿国国王倾心的“御弟哥哥”,最终却在事业巅峰时选择“还俗”,离开了让他一夜成名的“取经团队”。
如今的徐少华,常常出现在商演的舞台上,穿着廉价的袈裟,时而在镜头前高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这种转变让一些粉丝感到困惑,有人甚至给他贴上了“晚节不保”的标签。与他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形象相比,这样的现状让人不禁唏嘘。
回到1982年,当时年仅24岁的徐少华带着50块月薪进入了《西游记》剧组。谁也没想到,这个剧组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导演杨洁第一次见到他时,就毫不犹豫地决定:“这就是唐僧!”原本徐少华是要试镜小白龙的角色,但导演看到他那张如“菩萨”般的脸庞后,立刻改变了主意,最终“最帅唐僧”的形象便诞生了。
拍摄《女儿国》时,朱琳饰演的女儿国国王紧张得忘词,而徐少华在镜头前伸手扶她,导演认为这个细节完美,便直接喊“过”。那句经典台词:“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你若是睁开眼看我,我不信你两眼空空。”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很多网友回忆说:“小时候总看猴子,没想到徐师傅的感情线这么好看!”
不过,拍摄时的徐少华心里其实有些不满,因为他的片酬比孙悟空和猪八戒少了5块钱。对此,导演给出的理由是:“人家粘猴毛和面具要六小时,多给的是辛苦钱!”这口气,也成就了唐僧在剧中的隐忍神态,成为了经典。
1994年,徐少华在《三国演义》中饰演了张辽。与温润如玉的唐僧形象不同,他要展现的是三国猛将的铁血豪情。在拍摄时,他每天穿着几十斤重的铠甲,在片场摸爬滚打。为了演好张辽,徐少华几乎付出了所有的精力。有一场战争戏拍了十几个小时,铠甲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导演王扶林称赞他:“少华把张辽的忠勇和谋略都演得淋漓尽致。”
不过,尽管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备受好评,网友们在评论时依然不忘调侃:“吃张辽一口肉,是不是也能长生不老?”这种调侃,显然与他在《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分不开。
在山东版《水浒传》中,徐少华饰演了陈兴,他在剧中的表现让观众看到了他丰富的表演层次。不同于央视版的宏大叙事,山东版采用单元剧的形式,徐少华饰演的陈兴也展现了自己的侠义精神与豪情。
他和妻子杨琨的爱情故事,也十分温暖。两人在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话剧班相识,虽然当时杨琨的外貌并不突出,但她才华横溢,最终赢得了徐少华的心。在事业的巅峰期,徐少华选择与杨琨结婚,并用1000块钱办了婚礼,这在80年代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1986年《西游记》大热之后,徐少华与朱琳的绯闻四起。但他公开表示:“我已有家室,请尊重我的妻子。”这简单的一句话,不仅保护了杨琨,也为朱琳留足了面子。多年后,两人在节目中重逢,朱琳喊出“御弟哥哥”时,徐少华只是微笑回应。
如今,徐少华定居山东,尽管年过67,身材有些发福,但他依然活跃在商演舞台上。他参加房地产开盘、洗浴中心开业等活动,依然穿着袈裟,唱着《敢问路在何方》。有些人认为他“晚节不保”,但其实他每场商演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年轻演员。
徐少华从不因年老而畏惧,他的粉丝依旧对他充满敬仰。对于他的“颜值”,粉丝们在直播间表示:“徐老师的颜值还是秒杀一切。”他笑着回应:“这叫岁月沉淀的魅力。”他深知:“只要观众愿意看我,我就演。靠本事吃饭从不丢人。”
尽管岁月在徐少华身上留下了痕迹,但他依旧坚持在舞台上演绎着他对艺术的热爱。正如他所说:“唐僧在取经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在商演舞台上也是一种修行。”对于他来说,这段不平凡的旅程,不仅是对艺术的坚守,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今天的徐少华,虽然外表改变了,但他对艺术的执着与对家庭的责任始终未变。或许,正如《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历经磨难最终成就圆满。而徐少华的修行,便是人生中的另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