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歌手》不如去年?这两个投票结果,说出了真相

2025-05-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如果说综艺也有MBTI人格测试的话,那么《歌手2024》简直就是“外向型综艺”,而《歌手2025》则显得更像是“内向型综艺”。节目并没有过于张扬的个性,却充满了沉稳的演出魅力。不过,面对“第二季魔咒”的再次出现,《歌手2025》该如何突破困局呢?

在我看来,其实《歌手2025》这个节目并不能算差。通过之前的互动投票,媒玩总共进行了两次投票,参与人数不少。结果显示,观众对《歌手2025》的制作水平和歌手的唱功均持肯定态度。

真正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前一天的调查结果显示,观看直播、重播和短视频的观众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中看短视频的人群正处于上风,这让我不禁感到一丝忧虑。直播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这让我感受到了一丝危机——如果大家不关注直播,《歌手》将失去它作为国民节目所需的灵魂。如何重新吸引观众回归直播?我曾想过这个问题,但很难找到合适的答案,这应该留给真正身处一线的制作团队去解决。

我仅分享我观看直播的三个感受:

场景感:

观众需要期待一次“可能会失败”的现场,此处的“失败”的含义并非贬义,更多是指“风险性”,例如,歌唱技巧的失误或挑战的失败。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有人批评我说“歌手花时间准备好的结果也会成为一种错”,这既是我表达不够清晰的原因,也是我希望传达的一个层面——直播的魅力,或许正源于那些未必百分百准备好的风险。

讨论感:

热门节目常常伴随着热烈的话题,像《再见爱人》或《一路繁花》这样的录播节目也是如此。林志炫的演出成为节目首播后的热门讨论话题,但出于对歌手的保护等多方面考虑,节目组似乎并不愿意把这点放大来讨论。相对而言,陈楚生的《将进酒》与文旅结合的内容却得到了更多关注,然而这个话题似乎还缺少一点火候。

全景感:

此前的录播《歌手》通过蒙太奇手法,将台前幕后呈现出来,浓缩了1-2天的彩排、准备和候场过程在90分钟的节目中。而直播的《歌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时空场景,它横跨整个播出周期。周五晚上进行的直播,只是观众参与的一次行为,而在此之前一整周的讨论与预热同样重要。

例如,今天已是周三,关于本周《歌手》的未来歌单和阵容却毫无讨论信号,这显然不符合一档希望观众守候现场直播节目的应有状态。今年,节目在直播参与感上有了新的尝试,如加入意见领袖的投票权和事后看票等,但这些技术更新似乎忽视了与舆论场的互动。只有当舆论热起来,才能真正激发观众观看直播的动力。

说这么多,希望《歌手2025》能在逆境中迎来转机,期待节目后期越来越好!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