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涛登顶音综舞台,乐评人称其勇气可嘉,音乐新星崭露头角
在最新一期的《天赐的声音》节目中,马健涛以盲盒歌手的身份带来了他最近备受欢迎的歌曲《搀扶》,这让他成为话题的焦点。与其他歌手光鲜亮丽的表演不同,马健涛没有复杂的技巧,歌曲风格也相对传统,但他传递出的真诚情感和朴素歌词却深深打动了许多观众。
不过,节目播出后不乏网友对此表示不解,认为这样的歌曲之所以能够登上舞台,完全是为了博取流量,让人感到失望。马健涛在节目中分享了他创作《搀扶》的灵感,回忆起自己去医院就诊时,看到一对年迈的夫妻相互搀扶着走进诊室,那一幕不禁让他想起了自己刚结束的16年婚姻。这种陪伴的温馨滋味激发了他写歌的冲动,他决心写下一首强调陪伴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珍惜身边的爱。
近年来,国内似乎缺乏歌颂老年人爱情的歌曲,马健涛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他的歌曲风格简朴,歌词直白,没有华丽的辞藻,恰恰符合了老年人的心声和审美需求。在节目中,乐评人含蓄地指出,像这样的歌曲在音综节目上亮相需要一定的勇气。
虽然大家普遍欣赏潮流、动感的音乐,马健涛的作品却让人感觉有些“土”。那么,音乐中的“土”和“洋”可不可以划分为一个标准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音乐创作与每位音乐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连。如果一个歌手从小在农村长大,自然会创作出很多接地气的作品,期待他创作出时尚曲调无疑是对其背景的一种误解。
一首歌只要能打动人心、拥有市场和受众,便具备了存在的价值。我国的老年群体庞大,如果让他们听年轻人流行的音乐,往往会觉得过于嘈杂,无从理解。就如节目中的乐评人所总结的,我们应当感谢那些坚持在老年音乐领域深耕耘的音乐人,因为无论年龄如何,每个人都有欣赏和享受音乐的权利。音乐的本质,难道不该是包容和连接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马健涛的出现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勇气,也表明了平台对下沉市场潜力的认可。《天赐的声音》以前主要翻唱经典,这次马健涛的表演显示出他并不是靠技巧取胜,而是凭借真诚的情感打动了观众,这也反映了像《天赐的声音》这样的节目越来越注重音乐的叙事性,而非单单炫耀技巧。
当一首歌曲能够跨越时代的界限,引发共鸣时,所谓的“土”或许正是它最珍贵的部分。这种现象提醒我们:音乐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划分高低,而是连接每一个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