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话的爱》:平淡的故事要用煽情来讲述?
电影《不说话的爱》聚焦于听障人士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遭遇的真实困境及其无奈选择。这部影片与《最好的相遇》《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小小的我》等聚焦残障群体的剧情片有着相似的特点。尽管故事平铺直叙,缺乏戏剧性冲突和高潮起伏,但在这平淡的叙述中却暗藏着催人泪下的能量,在影片高潮时却能毫不留情地“榨干”观众的泪水。
甚至可以说,《不说话的爱》是近年来关注残障群体电影中,故事和情节最为简单、平淡的一部。小马是聋哑父亲,和健康的女儿木木相依为命。然而,离婚多年的妻子在木木即将上小学时回来争夺抚养权。为了不失去木木,小马拼命工作,可却误入歧途,被一个骗保团伙利用,成为故意制造车祸的犯罪团伙的一员。他担心这些无所不用其极的犯罪分子会报复女儿,无奈之下在法庭上承担了所有罪责。
结局中,骗保团伙的手语翻译良心发现,最终帮助小马洗清冤屈,而小马则入狱六年。长大后的女儿木木成为了一名为听障人士争取合法权益的手语翻译。从人物动机和故事来看,似乎一切都说得通,但又好像不经推敲。
小马为了给女儿创造更好生活,尽管意识到自己的违法行径,仍然选择入局,看似是为女儿,实际上却反映了创作者对听障人士的偏见。从机场分别的场景来看,小马其实并没有坚定地反对木木跟母亲出国生活。他深知妈妈能给予木木更好的生活条件与教育资源。因此,这种明知违法却仍然执迷的行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不过,影片在刻画木木的母亲时,让她并非一个只想争夺抚养权、无视女儿感受的自私之人。如果说小马对木木的爱是不声不响的,是在日常琐碎中的点滴体现,那母亲对女儿的爱却是直接表达的:在女儿自责时的安慰和疼惜,是在女儿与小马隔窗对望时的理解和宽容,还有在法庭上陪伴女儿的保护与支持。
当然,影片最惹人喜爱的还是那个乖巧可爱的木木。她之所以选择与母亲一同生活,并不是想离开小马,而是不想让父亲因她而去做危险的事情,不愿让他承受生活的重压。虽然更多时间用手语交流,但小马依然通过多种方式陪伴木木学习,明白女儿迟早要融入听人的世界。
整部影片观看下来,如果能够稍微克制情绪的投射与共情,对那些一颗接一颗“催泪弹”也能轻松应对。尽管我对这部电影的情感煽动手法有所保留,却仍然支持更多类似的电影出现。关注特殊群体的作品,一直带有社会公益的性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特殊群体所面对的真实困境,引发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创造一个公平正义、不偏见的和谐社会的深思,这是我们需要时刻反思并共同努力去实现的事情。
感谢您耐心阅读本文,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伴。创作难,感谢相遇,您的支持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