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金超群:演6百集“包青天”,脑瘤缠身,无儿无女,妻子相伴终老
你知道演员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吗?我觉得就是能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让观众分不清剧中的他和现实中的他。比如我们小时候看《包青天》,每次金超群一出场,那个铁面无私的包公形象简直刻进了我们的脑海。说实话,他演的包拯,连后脑勺都透着正气,真的是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金超群年轻的时候,经历了二十年的演艺生涯。从18岁起,他从龙套做起,演过反派,也演过一些不起眼的路人甲,甚至还做过大明星的替身。当时的他,就像埋在沙子里的珍珠,没人看见他闪光的机会。直到1993年,《包青天》剧组找到了他,才让他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那时,金超群已经42岁,算是“高龄新人”了。为了演好包拯,他拼了:硬是从70公斤增重到96公斤,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包公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他甚至专程去包公祠拜祭,与这位历史人物心灵对话。这种近乎“疯魔”的状态,让他彻底进入了角色的内心。
《包青天》一播出,金超群瞬间火了。800多集的电视剧,让他成了华人世界里最具代表性的包公形象。更难得的是,他把包拯的那股正气带进了生活中。有一次,他在台湾参加活动时,看到有人插队,当场严肃地说:“包公审案讲究秩序,咱们排队也得守规矩。”他自己也说过:“演了这么多年包公,我感觉我的骨头里都有了正气。”对这个角色,他几乎挑剔得苛刻。有一次看到周杰演包公时,他直言:“这哪是包公?分明是个穿官服的公子哥!”他对角色的执着,也让他成为了观众心中唯一的“包青天”。
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命运却给了金超群一记重击。2017年,他在拍戏时突然忘词,经过检查才发现,自己的脑袋里长了个5公分的肿瘤。手术前,他紧紧握着妻子陈琪的手,跟她说:“如果我下不了手术台,你就找个好人改嫁吧。”陈琪哭着回答:“你舍得丢下我,我怎舍得你呢?”这场生死劫让金超群彻底看淡了名利。手术后,他带着妻子定居青岛,并在那儿建立了一个影视城,专门拍包公的戏。他说:“青岛是我母亲的故乡,在这里拍戏,能感受到包公的浩然正气。”现在,他的生活更加宁静,每天早睡早起,跟着妻子学太极,偶尔还会客串些角色,过得比戏里还自在。
金超群和陈琪的爱情故事,比《包青天》还要感人。两人相差18岁,陈琪的父母起初极力反对他们的关系,但陈琪坚持自己的选择:“老金虽然没有钱没有名气,但他有颗金子般的心。”结婚后,金超群为了养家开茶馆,但结果赔了个血本无归。陈琪没有任何抱怨,反而鼓励他说:“你天生是演员,别放弃。”脑瘤手术后,陈琪成了他的专职护士。每天为他按摩、陪他做复健,连医生都夸:“陈女士的护理比专业护士还要到位。”如今,两人出门依然手牵着手,像年轻人一样。金超群常说:“我这一生最成功的角色,不是包公,而是陈琪的丈夫。”
现在的金超群,走在青岛街头,仿佛成了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他穿着印有“开封府”字样的T恤,在菜市场跟小摊贩讨价还价;在海边散步时,时不时给游客讲包公的故事。曾经有几个小朋友看到他,指着他喊:“包青天爷爷!”他高兴地笑了,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包公书签送给孩子们。他还在影视城办了一个“包公文化展”,展示自己演过的戏服和道具。有个年轻人好奇地问他:“您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难道不觉得遗憾吗?”金超群摇摇头:“能把一个角色演到骨子里,才是演员的最大福气。”
金超群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真实版的《包青天》。从龙套到大明星,从生死劫到幸福晚年,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人戏合一”的真正意义。虽然如今他不常出现在荧幕上,但那股深深植入血脉的正气,却依然比任何角色都更感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包公教会我,做人要像他的月牙一样,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这就是金超群,一位把角色融入人生,并让人生成传奇的演员。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艺术,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用生命去诠释的真诚。当演员将角色刻进灵魂时,观众自然会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