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出现逆天电竞网剧,直接用选手真名,无厘头剧情真不怕被告?
最近,一部逆天的电竞网剧引发了热议,这部剧竟然公然使用了电竞选手的真实名字,剧情更是无厘头得让人不禁担心会不会被告。如今,随着电竞文化的不断升温,各种相关题材的爽文和短剧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内容丰富多彩、设定天马行空,只要沾上“电竞”二字,便能迅速吸引众多年轻观众。然而,当大家已习惯了“夺冠热血”与“天才逆袭”的套路时,这部短剧却以其离谱程度突破了大众的认知。
最大的争议在于,它毫不避讳地“借用了”现实中的电竞明星真实姓名与身份——卢本伟、Faker和Uzi等人都是以本名现身。不仅如此,剧情设计的抽象程度更是令人瞠目,剧中卢本伟将Faker陷害并送进了“网瘾医院”,随后顶替他的位置参加比赛,成功夺得冠军,实现人生巅峰。而卢本伟和Uzi则成为队友,共同展开所谓的“全华班冲击世界冠军”的热血旅程。至于Faker,不仅人设被肆意改编,连籍贯也被“改变”,成了中国选手,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短剧,自然引发了网友们极其两极化的反应。
一方面,有观众把它视为“下饭神剧”,尽管剧情离谱,但节奏感强、反转多,脑子完全不需要带,反而看得欢乐无比;另一方面,很多人则对该剧进行了严肃批评,认为它涉嫌侵犯了名人肖像权与名誉权,尤其是Faker和Uzi等现役或曾经在役的顶尖选手,他们在电竞界地位崇高、影响力巨大,如此无授权消费和虚构,确实可能触碰法律底线。
更加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导演团队似乎并没有对剧中角色进行任何“化名”处理。在版权意识逐渐增强的时代,连改编小说都需严格处理角色原型,更何况是直接用真实人物参与虚构情节,并且还有明显的负面描述。卢本伟“陷害送医”、Faker“人生被偷”,这一切如果没有得到授权,极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侮辱与名誉损害。
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对短剧行业乱象的深思。在短视频流量为王的逻辑下,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极端设定熟脸IP”来博取眼球,但若没有底线,最终只能触碰法律红线。观众或许能被“抽象剧情”吸引一时,但内容创作者难道就不该具备基本的创作伦理与法治意识吗?
在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上打擦边球固然“高效”,但这也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这部“全明星出道即崩坏”的电竞短剧,无疑是短视频时代速食创作的缩影,热闹之余,别忘了那些被随意“借用”的名字背后,是无数电竞人真实的青春与荣誉。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