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被山本一木击败,为何孔捷被严厉处分,李云龙却啥事也没有?
一、孔捷的“尽孝”
在《亮剑》这部作品中,李云龙、丁伟与孔捷不仅是生死与共的老战友,更是组成了名声赫赫的晋西北铁三角,三人之间的分工各自独特。李云龙总是负责引领风潮、制造轰动——无论好坏,总能在战场上吸引目光,毫无疑问是主角的代名词。丁伟则担当起了定调子的责任,拥有独到的眼光与规划,晋西北铁三角的构建便是他的主意,而最后的“毕业论文”同样是他的大手笔。因此,许多人将丁伟视为三人中的头号才俊。
相较之下,孔捷似乎总是处于一个吃亏的角色,他几乎承担了所有“倒霉事”。无论是被李云龙“缴械”,还是被关进黑屋,再或者是遭受李云龙与丁伟的各种冷嘲热讽,似乎他总是被欺负得最惨。然而,若因此就轻易认为孔捷是个“无能之辈”,那就错得离谱了。
在孔捷与李云龙、丁伟的“较量”中,孔捷曾有过几次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胜”。其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那一次“孔捷尽孝”的故事。
那是在三人一起在军事学院读书时,由于不满军衔,三人决定在第二天的操练中不穿新军装。这一举动果然引起了上级的询问。李云龙一脸坦然地说:“我穷得很,过年才穿新军装。”丁伟则委屈地说道:“我准备把军装带回家给我爹穿,你不知道,我家乡穷,连县长的裤子都露着腚,咱可比这更穷了。”
当轮到孔捷时,他竟脱口而出:“我听说丁伟同志的家乡穷得很,连县长的裤子都露着腚,恐怕他爹连裤子都没得穿吧!这件新军装我干脆给丁伟带回去,算是我们晚辈的孝心。”这一番话让丁伟在风中凌乱,竟然也只能弱弱地回了一句:“老孔,你爹才光着呢!”
二、孔捷剁手
另外一次孔捷的“胜利”发生在他与李云龙的较量中。由于孔捷所带领的独立团在遭遇山本一木的特工队袭击时惨败,独立团被八路军总部戏谑为“发面团”,而孔捷自己也被严厉处罚,撤销了团长职务,被调往养马的“弼马温”。
但既然独立团不能就此放任不管,八路军总部在师长的建议下,最终决定由李云龙接管独立团,亲自点将,将李云龙从被服厂调来担任新团长。在李云龙的求情下,孔捷才得以保住副团长的职务。
得知自己被重新安排的孔捷,竟然毫不犹豫地带着刀走到李云龙面前,表示:“我欠你李云龙的情不多,但今天我就剁掉一根手指,算是还你。”李云龙被吓得赶紧抱住孔捷,不断劝解,才让这场“血光之灾”得以平息。
从表面上看,孔捷在这两次事件中胜之不武,但这也至少为他挽回了一点颜面。毕竟,为什么老实人就得一直吃亏呢?难道就该任由别人随意欺负?
可惜,孔捷不想再“吃亏”也没有办法避免——有一个“亏”是他无法避免的,那就是他在与山本一木的特工队对抗时的惨败。
三、两点原因
孔捷的惨败发生在杨村,那时他还是独立团团长。在那里,他带领的独立团遭遇了山本特工队的袭击,结果一败涂地。当时,特工队使用的是一种几乎没人见过的特种作战方式,使得独立团完全没有准备,最终惨遭重创,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超过一两百人,二营甚至被打得只剩下一个连。
这一惨败显然引起了总部的强烈愤怒。毕竟,杨村离八路军总部非常近,这样的失败不仅让人心寒,而且也让总部非常尴尬。面对这种无法解释的失败,总指挥勃然大怒,决定撤销孔捷的团长职务,甚至有言辞激烈地将独立团称作“发面团”,这一惩罚几乎可以说是对孔捷的“打脸”。
虽然孔捷自己并不清楚敌人的兵力和战术,只知道他们的行动极为怪异,不按常理出牌,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部队损失惨重。不过,这种无法得出任何有效战后总结的局面,让总指挥十分愤怒。毕竟,失败本无可怕之处,可就怕打了一个“糊涂仗”,连问题出在哪里都无法查清。
与此不同的是,李云龙在赵家裕的战斗中也遭遇了山本特工队的袭击,但这次战斗的背景和条件与孔捷完全不同。赵家裕战斗的独立团处于分散状态,团部只是驻扎在那里。更重要的是,李云龙在战斗中拥有魏和尚这一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凭借一颗颗手榴弹的精准投掷,成功地为突围创造了机会。
尽管赵家裕一战李云龙同样是失败,但由于魏和尚的出色表现,这次战斗的结果与杨村的惨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山本一木的特工队在这一战后损失惨重,这也让李云龙在战后没有受到过多责罚,最终依靠这一战取得了相对的“胜利”。
总的来说,孔捷和李云龙的失败性质完全不同,战后的补救也有显著差别,这也正是两者命运的根本差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