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静重病归来跳《朱鹮》 23岁获封一级演员 曾四次登上春晚舞台
朱洁静,这位舞蹈界的天才,不仅是国家一级演员和首席舞蹈演员,还在17岁时凭借一支中国舞蹈作品荣获了荷花奖金奖。她的才华不仅令杨丽萍赞叹为“尤物”,金星更是称她为“天之骄女”。然而,成名多年的她,却在重返舞台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舞蹈倾尽一生的艺术家,感受她用生命诠释的舞蹈。
三年前,朱洁静凭借她在舞蹈界的辉煌成就,受邀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的舞台。观众认为,她的实力对于其他选手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然而,节目中的她却表现得格外谦逊,学习唱跳时一丝不苟,甚至在节目中并未“抢镜”。尽管如此,她的名气并未因节目播出而有所增涨,反而与同行唐诗逸相比,她的关注度有所下降。朱洁静自己也意识到,她的性格并不适合“真人秀”这种形式。她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舞台剧和作品的打磨中,随即参演了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并再次登上蛇年春晚,用一支《幽兰》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然而,朱洁静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她自曝患病已久,直到春晚舞台演出后,她才开始认真治疗。直到5月12日,才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已接受手术,并恢复了部分健康。虽然病情未被公开,但有传闻称她曾患乳腺癌。尽管如此,朱洁静依旧没有停下舞蹈的脚步。大病初愈后,她依然坚持带着《朱鹮》回到舞台,决心再度向梅花奖发起挑战。病后的她,身体机能大不如前,许多动作再也无法轻松完成,但她依然不愿降低标准,要求自己呈现最初的“朱鹮”。在舞台上,她克服了种种不适,成功完成了这支充满灵动的舞蹈,并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舞蹈演员的职业,伤病往往伴随左右。朱洁静的经历也充满了艰难与磨砺。她的身高为172厘米,体重仅46公斤,几乎是“皮包骨”,这不是天生的体质,而是她为舞蹈不断严格控制饮食和体重的结果。舞蹈演员时常面临伤病的困扰,而朱洁静也不例外。她的膝盖曾在训练中受伤,医生警告她,如果不好好休养,可能再也无法跳舞。为了重返舞台,她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高强度康复训练,这些艰苦的日子几乎让她力不从心,但她坚持了下来。这段历程为她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她能咬牙坚持,才有了更多精彩的表演。自17岁凭借《根之雕》获得荷花奖金奖后,朱洁静便成为了荷花奖的常客。她主演的舞蹈剧《一起跳舞吧》也获得了荷花奖金奖,这与她在舞蹈领域的扎实功底密切相关。然而,荣誉背后,她也付出了无数的牺牲,曾因“骨裂”不得不打石膏,但为了演出,她选择缩短休养时间,牺牲健康继续舞蹈。
这些年来,伤痛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八个月前,她经历的一场大病,几乎令她无法站立。外界对她的议论纷纷,但她始终选择保持沉默,不愿让关心她的观众担心。幸运的是,她最终挺过了难关,即便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她依然选择带病上春晚,演出了新舞蹈《幽兰》。即便状态不佳,她依旧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朱鹮》是朱洁静的心头之作,这支舞蹈已成为她最为珍视的作品之一。其实,《朱鹮》并非2025年才问世,它最初的创作可以追溯到2014年。她曾在首演前因“骨裂”受伤,为了能够按时在国家大剧院与观众见面,她特意缩短了治疗时间。她整整演绎了六年之久,直到这支舞蹈登上春晚舞台,才真正让全国观众见识到它的魅力。朱洁静始终没有懈怠,每一次的演绎,她都要求自己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观众。即使观众未必能察觉到微小的变化,她依然会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每一场演出。为了确保完美,她会精心打扮自己,眼线精致得恰到好处,甚至合作过的演员都戏称她为“强迫症患者”。
从小,她便是这样严于律己的人。在舞蹈院校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她还会主动加练,直到自己心满意足。舞蹈的学习不仅要求她忍受身体的剧烈疼痛,还要求她承受饥饿。曾经,她看到别人吃肉都忍不住流口水,但每当被问到是否后悔时,她总是微笑摇头,“生理上的疼痛,忍忍就过去了,跳舞能让我快乐,我不觉得苦,也没有后悔过。”正是因为她对舞蹈的无比热爱与执着,才使得她能够创作出如此动人的作品,四度登上春晚舞台,成为了观众心中的舞蹈传奇。
经历了那场重病,朱洁静对每一次舞台表演的机会更加珍惜。当她再度跳起《朱鹮》,她的心境已完全不同。她现在已是用生命在跳舞的“灵魂舞者”,即便无法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如地表演,她依然满足,因为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