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蔡澜:8个佣人伺候,爱过50个女人,一生无儿无女!
一次,蔡澜在飞机上突遭气流袭击,机身剧烈摇晃。
旁边的壮汉吓得脸色苍白,青筋暴起,死死攥住扶手,指甲几乎嵌入其中。
然而,蔡澜却镇定自若,依然若无其事地继续喝酒。
这位大汉看得不禁有些愤怒,忍不住问:“你是不是死过?”
蔡澜懒洋洋地回应:“不,我活过。”
三个字,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多旅行、多读书、多体验人生的一切,人生丰富了,对死亡的恐惧便能减少。”
作为作家、美食家、电影监制和主持人,蔡澜的生活极其丰富多彩。就像他监制的成龙电影一样,充满了紧张、笑料、刺激和变化——
蔡澜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但他在新加坡出生。
1941年,父亲蔡文玄正担任南天大华戏院经理时,蔡澜诞生,全家也搬到了戏院上方居住。
每天,奶妈喂着蔡澜吃饭,蔡澜便在戏院里长大,眼观戏台,耳听戏音。
到了中学,蔡澜已经沉迷电影,时常逃学去看电影,甚至有时一天能看五场。
为了看懂外语片,他拼命学习英语,甚至上夜校。
14岁那年,这个叛逆少年决定不再只是当观众,他开始写影评,并靠写作拿到稿费,带着女朋友们去夜总会,过得颇为潇洒。
他的弟弟回忆说:“二哥喜欢高挑、长发的女孩子。”他提到的其中一位女友曾为蔡澜自杀未遂,幸亏大姐帮忙才解了危机。
逃学、早恋、数学挂科——这些不堪的事让蔡澜成了问题学生,屡屡被学校要求退学。
幸好,母亲洪芳娉是小学校长,和每一所学校的校长都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在母亲的帮助下,蔡澜总能转学继续上学,尽管最终未能顺利毕业。
母亲摇头叹息:“蔡澜是一匹野马,放不住,放荡不羁。”
父亲则常感叹:“这孩子不合群,未来的命运真让人担忧。”
谁曾想,这个令父母操心不已的叛逆少年,最终成为了香港的传奇人物。
18岁那年,蔡澜突然告诉父母:“我要去法国留学。”
母亲惊慌失措:“不行!你那么喜欢喝酒,去了法国一定变成酒鬼!”
蔡澜从容回应:“那我去日本可以吧?”
母亲想了想,勉强答应:“至少日本人吃的是白米饭,我放心。”
然而,她忘了米还能酿成酒。
于是,蔡澜前往日本,专攻电影编导。
在日本的电影黄金时代,他接受了最先进的电影拍摄技术。
蔡澜留学五年后,成为邵氏公司驻东京代表,继续待了四年,期间负责购买电影版权,并为东南亚市场配上中文字幕。他挑选的《座头市》大获成功。
他在日本的九年,工作忙碌,渐渐远离了写作。蔡澜深知:“人要先活下来,才有资格做自己喜欢的事。”
回到香港后,蔡澜被召回总公司担任制片,开始了四十年的监制生涯,期间他常驻世界各国,监制了成龙大部分的海外电影。
40岁时,蔡澜觉得自己的工作进入瓶颈期,决定重拾写作,开始专栏写作。
积累了丰富人生经验的他,写出来的专栏生动有趣,常常让人开怀大笑。
有一天,父亲蔡文玄来香港看儿子。蔡澜带着父亲去吃早茶,却发现找不到座位,还遭遇了服务员的冷落。气愤之下,蔡澜决定专写有关美食的文章。
于是,他开始写美食专栏,并幽默地称自己“蔡澜”像“菜篮”,注定要吃喝一生。
就像他当年对电影的追求一样,蔡澜对美食的探索也几近痴迷——无论是街头小摊还是米其林餐厅,从潮汕本味到异国风味,他都细细品尝,细致入微地描述着。
他写作不断,专栏结集成书,竟出版了200多本书!
记者曾问他:“你的作品既不算严肃文学,也不算流行文学,应该如何分类?”
蔡澜自嘲道:“那就叫‘厕所文学’吧,放在洗手间里,一次看一篇,吃过泰国菜、韩国菜之后可以看两篇。”
上世纪80年代,蔡澜与金庸、倪匡、黄霑并列为“香港四大才子”。
1998年,蔡澜与倪匡、黄霑一起主持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收视率一度达到七成以上。节目火爆,访谈对象常是香港最美丽的女明星,话题大胆,谈论隐私,气氛轻松而欢快。
同年,他又主持了美食节目《蔡澜叹世界》,凭此节目再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蔡澜不仅享受美食,他的商业嗅觉也极为敏锐。在90年代,他推出了高端美食旅行团,带领一群富裕的游客游历世界,享受顶级的美食和娱乐。
这些商业操作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食神”。
2012年,蔡澜成为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进一步巩固了他的“食神”地位。
蔡澜常被认为是“香港四大才子”中最不拘小节的一个,然而,其他三位才子对他评价极高。倪匡曾感叹:“蔡澜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坏话的朋友。”黄霑则表示:“蔡澜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金庸也称赞道:“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
蔡澜自己则幽默地说:“人活着就是要开心快乐,再活三世也玩不够。”然而,背后那份超然的潇洒,却是他多年来勤奋努力的结果。他的潇洒背后,是其他人早已退休时,他仍伏案写作;是他坚持每日六小时睡眠,其他时间用来写作、拍电影、录节目。
蔡澜对人生的乐观与豁达,成为他最鲜明的特质。年过花甲时,记者问他:“60多年了,你有多少个女朋友?”
蔡澜笑着回答:“50个。”他轻松自信地透露:“我十几岁就开窍,南洋的孩子都早熟,刚好是50个,一年一个,不算多吧?”
尽管蔡澜的风流才子形象深入人心,但他的婚姻生活却十分和谐。年轻时,蔡澜在电影圈邂逅了方琼文,一位才华横溢但并不符合“美女标准”的女监制。她的厨艺非常了得,用猪肺等边角料做出的美食令蔡澜赞叹不已。
在母亲的催促下,蔡澜与方琼文结婚了。虽然两人没有子女,但他们的婚姻非常幸福。蔡澜曾在银婚纪念日总结:“我太太的优点可以用七个字概括:会做、爱吃、不管我。”
方琼文深知蔡澜的个性,从不约束他,反而以宽容和智慧留住了这位浪子。而蔡澜也因这份自由与理解,甘愿回归家庭。
2022年,方琼文去世,蔡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她走了,我的胃也跟着塌了一角。”尽管如此,蔡澜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乐观态度,决定卖掉房子,搬进维港旁最贵的酒店独自居住,每月花费50万港币。他表示:“老,也要老得体面。”
对于死亡,蔡澜的态度更是超然:“人生充实了,对死亡的恐惧便能减少。”他早早规划了自己的告别仪式,希望那是一个像大派对一样,载歌载舞、香槟相伴、没有任何哀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