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香港金像奖点评:市场疲软,前景堪忧,香港电影亟待振兴!

2025-05-20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香港电影的金像奖上,气氛难掩低迷,前景更显得充满忧虑。这一届的获奖感言最常听到的就是“香港电影加油”,不完全统计,竟然出现了9次。这不仅反映了电影市场的艰难,实际上也呈现了现如今香港电影产业两极化的状况。

回顾过去一年,港产片的数量仅有30余部,且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低质影片占据了一半。那些尽力制作的电影,往往因为题材过于沉重,观众缘甚微,导致票房不济。而另一些电影为了避免惨淡收场,选择暂时搁置,等待市场回暖,却不知何时才会迎来春天。

与此相对,某些话题电影却票房飙升,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上半年创下票房新纪录,下半年再创佳绩,甚至在本已上映的影片上加推加长版,重返院线。虽然高票房不一定等于好评,但本届金像奖的获奖名单却相当直接,18个本地电影奖项(不包括最佳华语片),其中17个被《破·地狱》《九龙城寨之围城》和《爸爸》三部影片所垄断。

像《看我今天怎么说》《虎毒不》《我谈的那场恋爱》《焚城》《久别重逢》等电影,虽然获得了不少奖项提名,却都无缘获奖。这些三大赢家是否实至名归,还是借助了资源和人脉的优势?而那些空欢喜的电影,真的有那么大的差距吗?这些问题每年都有讨论,但恐怕也难以得出什么颠覆性的结论。

不过,今年真正令人意外的,是第四部本地电影——《香港四径大步走》凭借这部影片,导演罗宾·李从梁朝伟手中接过了最佳新晋导演奖。这部纪录片是否算是一部好电影呢?

如果说《破·地狱》《九龙城寨之围城》是票房奇迹,那么《四径》则可以算作今年香港电影的另一大奇迹。据了解,电影正式上映前,已有少量放映,主要面向运动界,与电影圈并无太大关联。导演原本也认为如此小众的题材,可能难以吸引主流观众的关注。

然而,罗宾·李获奖时风趣地表示,自己最初的目标不过是能公开放映五场,没想到电影竟然一路走上了红地毯,票房也突破千万大关。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既有观众票房,又获得业内口碑的双重认可,实属罕见。

尽管香港电影市场整体疲软,本地观众的兴趣也愈加冷淡,纪录片的受关注程度却有所上升,这也为《四径》创造了奇迹。令人好奇的是,过去很多人对纪录片的印象,是电视台的《铿锵集》或《星期五档案》,这些节目常以枯燥、说教为特点。而如今,反而是一些写实题材的剧情片,被批评过于接近《铿锵集》。

在某些以娱乐消遣为主的观众眼中,这类影片要么缺乏商业片的趣味性,要么觉得根本不值得花钱观看。而纪录片,往往是这些观众避之不及的类型片,但《四径》却成功逆袭,成为了例外。

这其中的原因或许与当前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例如,近年全民运动风潮盛行,爬山、健身的热潮席卷全城,健身中心甚至比便利店还要多。再比如,近年来一些敏感题材的纪录片被强力打压,甚至删减,直到完全撤映。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选择支持那些仍能上映的纪录片,成为一种文化表态。

此外,现代社会信息泛滥且虚假,尤其是直播、短视频甚至AI生成内容的泛滥,让人对碎片化影像麻木。而纪录片因其高道德门槛而被视作更具可信度,你可以怀疑“吃播”视频的真实性,但绝不会怀疑《四径》中,参赛选手因脚伤骨裂仍坚持跑完全程,或是认为自己有幻觉的情节是剧本安排。

说到道德门槛,其实这一话题也曾在《给十九岁的我》引发过争议。经过这一事件,香港观众对纪录片的好坏标准似乎已有一番共识。

另外,香港电影的产量已经大幅下降,纪录片由于拍摄成本相对较低,反而未受到太多限制。在今年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推荐的十部年度作品中,纪录片占据了三部,其中包括黄肇邦的《十方之地》、曾翠珊的《冬未来》和《四径》。这三部作品都与地理情感息息相关。

《四径》记录了十几位参赛跑手的故事,比赛中既有突如其来的失败,也有毅力不屈、坚持到底的励志瞬间。这部纪录片因其极具感染力,成为今年香港电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虽然它的质量与《十方之地》和《冬未来》相比,或许在原创性上有所不及,但从导演和摄制团队的精心构思来看,它的表现依然出色。

电影的初衷是为每年举办的“四径”挑战做记录,而这四条远足径并非导演发起,也非电影团队所创。然而,电影的拍摄方向一度失误,前期素材匮乏,直到本地选手梁俊强从一个被忽视的陪跑者变成最后冲线的冠军,导演才临时调整方向,把梁俊强作为纪录片的核心。

正是这次失误的调整,让影片呈现出戏剧性转折,成为一个充满力量和故事性的纪录片。可以说,《四径》是一部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诞生的佳作。

而影片中的一幕,梁俊强跑到凤凰山顶,拍下最后一次日出的照片,成为全片最有意义的瞬间。这不单是纪录片中的一幕,更是影片精神的象征——挑战极限,突破自我。

《四径》可能并不符合某些影评人对好电影的标准,但它绝对是一部能够激励人心、引发行动的作品。毕竟,它让许多人产生了尝试挑战300公里山路的冲动,而这种动力,是难得的。

另外,除了罗宾·李获得最佳新导演奖,另一位外籍获奖者谷垣健治,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九龙城寨之围城》的动作指导,谷垣的获奖让不少人感到惊讶。然而,他的成就背后却有着深厚的香港电影经验——自80年代末开始,他便在香港电影圈中崭露头角,曾为甄子丹等明星担任武术指导,后来在《浪客剑心》系列中,凭借创新的动作设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谷垣健治将香港电影中的快速、夸张的动作风格带到了日本,甚至成为了日本动作片的新潮流。如今,《九龙城寨》不仅在香港取得了成功,还在日本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一部反向输出的现象级作品。

随着《九龙城寨》在日本的火爆,香港电影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或许,这正是香港电影在低迷的市场中,找到的一线生机。

全部评论